網誌

憂鬱情緒可能與我們一直試圖追求幻想有關

毫無疑問,我們每個人都渴望獲得某種成就。例如, 一位學生會渴望自己日後能夠成為醫生,一位女士希望能夠在三十歲之前結婚生子,一位男士想成為億萬富翁等。儘管有些人意識到追求這些事物或許會妨礙他們建構內心的平靜,但是他們仍會選擇極力爭取獲得解脫或啟發。事實上,有時候僅僅追求解脫或覺悟可能會使人沮喪。一個人越是努力去達到這些特殊的狀態,就越難實現相關的目標。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立志成為一名醫生,當他第一次嘗試申請入讀大學的醫學院時卻被拒絕了。他因而變得非常沮喪,並對自己的未來感到非常絕望。在進行過數節的心理治療後,他最後選擇修讀藥劑學。當他獲取藥劑學學士學位後,他又再次申請修讀醫學學士學位。這次他被大學錄取,因為他在修讀藥劑學的期間刻苦地學習,最後獲得一等榮譽的成績。然而,當成功考進醫學院後,他卻再次陷入憂鬱。因為他發現班上聰慧的同學實在太多,他根本永遠也無法成為班中的尖子。由於持續出現反覆的抑鬱情緒,他最終勉強地從醫學院畢業,無法如他所願成為腦神經科的專家。結果,他感到更加抑鬱並經歷更強烈的負面情緒。他曾向我提及,他想獲取執業醫生資格及成為腦神經科的專科醫生好比嘗試追逐及捕獲彩虹——他可以看到目的地,但實際上永遠也無法到達那裡。

擁有抱負是很多人努力工作和保持活力的動力來源,這是我們力爭上游和追求目標的正向方面。然而,如果我們只懂執著於實現這個目標而忽略生活其他的東西,也許最終會使我們感到無比痛苦。我們有機會無法達成目標,也有可能在追求的過程中感到非常緊張和沮喪。當人們試圖在生活中獲得徹底的解放或覺醒時,也有可能出現類似的現象。例如,部分學習冥想的人可能會希望通過嚴守紀律和持之以恆的練習來完全消除日常生活中的慾望和需求。如果他們試圖透過冥想獲得某種道德獎勵或高水平的覺醒,或許會感到失望,因為這就如追逐和捕捉彩虹一樣。假如我們過度沉迷於自己所追求的事物,就可能傾向把我們的目標和願望理想化。那些希望透過冥想得到覺悟的人或許抱著很高的期望,但終極真相是在冥想時我們需要放下對覺悟的幻想。我們在冥想的期間只是坐著及注意自己的呼吸,只有不再追求覺醒並單純地冥想時,我們才能在捕捉彩虹的過程中看到自己的「自我」。這樣,我們就可以欣賞彩虹,而不需要追逐和捕捉它。

對我上述的那位求助人來說,令人鼓舞的是他仍然能夠實現成為醫生的願望,他的堅持和努力值得我們給予掌聲。事實上,他所付出的努力得到回報,最終也能考上醫學院。從這個意義上說,擁有抱負並為目標而努力是為生命賦予意義。但是如果我們把自己所追求的東西理想化並且沉迷於得到它,當結果不像預期時就有機會感到沮喪。假如我們能夠學會專注於過程並放下「自我」,也可以努力實現我們的目標。有了這種以過程為導向的思想,即使我們在努力過後面對失敗或結果未如理想,我們也不會感到痛苦。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一般心理治療的療程需要持續多長的時間?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者擁有自戀型人格性格特質及衝動控制問題,他知道自己的性格和經常發脾氣的問題會影響日常生活和家人,所以主動尋求心理治療。經過幾節的會面後,他開始對導致自己脾氣爆發的自動化認知謬誤有初步了解。由於他是一個比較急躁的人,在治療的過程中,他會不斷地問到底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完全」根治他的心理問題。事實上,這是一條求助者經常問的問題,而且他們也期待他們的問題可以快速地解決。

以中庸之道來尋找「我是誰」

也許很多人在一生中經常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是誰?」。在我的求助人當中,不論是青少年、剛剛成年的年輕人、中年人士,甚至老年人都會問同樣的問題,但他們卻不知道答案。我的職業是否代表了我?我是否就別人對我外表的評價來定義自己?抑或我腦海裏的思想就是我?

照顧我們的內在小孩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是一位購物狂,即使已經負債纍纍,仍然無法控制自己購物的衝動。她幾乎每天午飯時間都會去購物,並經常沉迷瀏覽網上商店,留意最新推出的服裝、手袋或鞋子。每次她到商場,都會有所收穫,絕對不會空手而回。事實上,她的家中有很多不同顏色但相同款式的衣服。此外,她更會每天查看那些網上商店的最新庫存,確保自己能夠第一時間到實體店試身並購買。她的購物狂行為嚴重影響了自己的經濟狀況和與男友的關係,因為債台高築而無法為籌備婚禮而儲蓄。為什麼她明明意識到自己購物狂的傾向已經嚴重影響生活,仍然忍不住繼續瘋狂購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