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phoziz

【柔軟堅韌的修煉】覺察被杏仁核劫持後,如何避免思想和行為被駕馭?

沒有人會否定對情緒的「自我覺察」的重要性,但這並不單指知道自己正在經歷什麼情緒就能解決各種問題。如果我們不希望重覆地被情緒駕馭行為而後悔莫及,需要學習探索不同情緒的觸發點來增強對自我的認識。在早前的文章,我們曾經提及無法堅持新年計劃有機會與杏仁核劫持相關,包括傾向受言語的刺激作出戰鬥反應和在感到焦慮時習慣馬上放棄。事實上,被過往的情緒記憶影響的情況並不罕見。由於相關的經歷和所體驗的情緒塑造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很容易令人在不知不覺間被情緒主導生活。

例如,有些人可能因為從小被壓迫而缺乏自我認同感,傾向相信自己沒有價值而容易情緒崩潰。有些人可能因為很少獲得他人的肯定而常常感到不安全,面對別人的提問就認定對方質疑自己。有些人則在成長階段被重要人物長時間忽視及需求未曾被滿足,導致成年後往往因被忽略而怒火中燒。當我們覺察自己的情緒和其相關反應,需要把注意力帶回當下並反思慣性想法及行為的觸發點,繼而作出自我調整。

對於那些經常因為別人一句說話而喚起強烈情緒的人,在對話中練習移情傾聽能夠帶來一定的益處。一名男子常常因為工作問題與女朋友吵架,他認為他的另一半看不起他的工作,說話總是帶有質疑或否定。每逢女朋友對自己的工作提出意見或疑問,目的都是為了挑戰或埋怨他。結果,他不但認為自己難以在工作上突圍而出,更相信沒有人會支持他。

有一次,他因為需要應酬客戶而加班工作。當他一踏進家門時,他的女朋友便說:「你今天比平常晚了不少回家,我……」鑑於他認定對方是在怪責他,憤怒地打斷她的說話回應:「你認為我想加班工作的嗎?我這些低級職員能夠不服從嗎?」這位男子無法意識到自己的反應有機會與其成長經歷和自我形象相關。實際上,他的母親自小對他管教十分嚴格,在他讀大學的時候仍會限制他外出的時間。結果,雖然他的女朋友簡單地道出他晚歸的事實,但是足以令他暴跳如雷。

如果這位男子多加覺察自己的即時反應和伴侶的非言語表現,或許有助減少發生衝突。其實他的女朋友對他晚了回家沒什麼意見,只是想說晚餐已經準備好,想知道他希望想先吃飯還是洗澡。可是,與母親管教相關的憤怒情緒記憶讓他未能客觀地看待當前的情況,讓他妄下結論認定女朋友是在抱怨。透過觀察對方的語調和身體語言,這位男子或許會發現女朋友說話時的微笑和展露關懷的態度,並沒有任何敵意。除此之外,他可以通過多發問的策略來提升雙方對話的清晰度,避免因受情緒所影響而產生誤解。例如,他可能會問:「今天因為應酬客戶所以晚了,有什麼事情嗎?」這種做法實際上能夠讓彼此有空間表達自己的想法,讓他更有機會以另一個角度看待當前的情況。

對於那些傾向因為強烈情緒而選擇放棄目標或什麼都不做的人,很重要的一點是認識自己的情緒是從何來。例如,我們可能會因事情超出預期而心跳加速和冒汗,這些生理反應令人覺得自己正身處險境或後果將不堪設想。每當我們發現自己傾向以「逃跑」或「僵化」的策略來處理生活的大小問題時,可能需要學習把注意力帶回當下並問自己:「我正在面對怎樣的危險,它會為我帶來什麼即時的威脅?」

事實上,我們可能會發現問題和危機並不會帶來即時的威脅和影響。當我們明白到這一點的時候,便能夠告訴自己現在是安全的,感到緊張、心跳加速和冒汗只是一個人感到焦慮或恐懼正常的生理反應。透過這種的自我提問方式,我們可以告訴自己:「既然當前的問題沒有即時的危機和生命威脅,也許只是杏仁核在作祟。這能夠我擁有時間和空間去思考下一步該如何應對,無需急於放棄。」當我們感到相對安全和平靜時,會更加願意探索不同的可能性和以更開放的態度接受新事物,減少被動地受焦慮和恐懼所影響。

當我們意識到大腦被杏仁核劫持或被強烈的情緒主導思想和行為時,需要不斷地透過自我覺察來練習停止作出即時的慣性反應,嘗試以新的思考或行為模式來代替。無論在遇上什麼難題或挑戰,我們亦可以藉著專注當下的情緒體驗進行反思。在理解自己的情緒觸發點時或許會批判自我和感到痛苦,但我們仍能好好地關懷和擁抱自我,無需急於改善適應不良的慣性行為和思考模式。然而,如果某些情緒觸發點令人產生嚴重的困擾或影響日常生活,建議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Share with Friends!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柔軟堅韌的修煉】欣賞自己是一件讓你雞皮疙瘩的事嗎?

在認識何謂健康的自戀及其重要性後,有些人可能仍然會覺得培養它說易行難。對部分人來說,不論是增強對自我的認識抑或欣賞自己,可能都是一件讓人雞皮疙瘩的事。那些傾向不自戀的人甚至在照鏡子時避免與鏡中的自己有眼神接觸,否則會感到非常尷尬。然而,健康的自戀有助我們建立自我價值,以應對生活各種挑戰及帶來正面影響。我們如何能夠培養健康的自戀?...

【左右逢緣】為什麼有些人常常在生活中「雞蛋裡挑骨頭」?

當說起「敏感」、「離群」、「神經質」等標籤時,你會想起誰?也許你會馬上聯想到一位熟悉的面孔,或是想起那個可能正正就是自己。有些人可能在朋友眼中是如此的沒禮貌或難以相處,他們甚少答應出席社交聚會,即使應約不是經常找藉口提早離開,就是獨自坐在一旁不太與人交流。他們經常成為朋友或同事之間茶餘飯後的話題,除了被認定是裝模作樣,更不時被質疑是否患上精神病或是有反社會人...

【人格多面睇】受到別人批評後,為什麼有些人會「落荒而逃」?

相信部分人可能從小到大都被教誨要勇於面對和接受別人的批評,畢竟沒有人能夠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他人的意見某程度上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然而,你可能不難發現,有些人往往因過於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或評價而被他人左右思想和行為。對這些人來說,批評的聲音總會在腦海內揮之不去。面對別人的評價或批判,有些人可能會認真地反思,想想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繼而作出改善。然而,具有迴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