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脆弱性並不是弱點,當我們敞開心扉接受它,就更容易安如磐石

面對失敗或挫折時,身邊親密的人常常告訴我們要變得強大或堅強。例如,一位女士發現丈夫有婚外情後,她的女性朋友都勸她要堅強並與丈夫分居。在另一個例子中,一位男士失去升職的機會時,他的好朋友建議他不要把這件事放下心上,應該要忘記它並變得強大。然而,當這些人面對損失和挑戰期間未能接觸自己的內心感受,常常會感到更加困惑和失落。在他們否認自己受到傷害或無視傷痛時,就難以安定心神並開始「行屍走肉」的生活。對我們很多人來說,敞開心扉面對自己的脆弱性並不容易,因為受到文化的因素所影響,我們往往在情感上顯得保守。除此之外,接觸我們的脆弱性的未知世界對某些人來說是可怕的,因為我們可能想向別人表明我們不在乎失敗或挑戰,它們不會使我們心碎。有時候,如實地面對一些對自己重要的事情,無論是關於愛人、升遷或健康問題,我們都可能覺得十分困難。

要坦然面對我們的脆弱性,我們需要面對那些我們不知道的事情。一位患有健康焦慮症的求助人每天堅持為自己測量二十次血壓,從而令他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有所掌握。他傾向透過進行這個「儀式」來讓自己安心,藉此迴避面對不確定性。結果,他的健康焦慮症在沒有增加任何確定性的情況下加劇。事實上,他是一個凡事都喜歡自己解決的人,希望自己能夠對任何事情都有足夠的信心,並不允許自己有任何的脆弱。對這位求助人來說,如果外界某些事情超出了他的預期,他的內在世界就會被打亂。如果他在面對自己關心的事情結果時發現一些超出他認知範圍的事物,就很容易感到崩潰。這種缺乏開放性和對不確定性的恐懼導致他在面對自己的健康問題時無法穩定心神。相反,如果我們能夠承認自己的愚昧,並擁抱自己的無知和不確定性,就更有機會變得腳踏實地和更加強大。當我們知道自己的限制時,就更容易放輕鬆和對更多可能性持開放的態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面對自己的脆弱性?每當我們留意到自己對於某人或某些情況產生迴避傾向和行為時,可以嘗試先停下來進行反思。例如,我們可以問自己:「為什麼我會逃避與這位家庭成員見面?與他或她見面會使我怎麼樣?」另一個例子可能是,當我們感到空虛和迷失時,可以問自己:「在當前的生活中,我正在迴避面對哪些問題?假如這些問題在生活中是無可避免的話,會如何呢?」當我們嘗試專注於自己的內在世界、想法和感受時,也許會意識到自己對於面對自身脆弱性的恐懼。

事實上,面對生活中那些無法避免的失敗和挫折,我們都會感到紛擾,這是人類共同性。透過對自己的脆弱性保持開放的態度,我們學會擁抱它們並坦誠地告訴自己,實際上我們關心和重視所失去的東西。這樣,我們就不會因為覺得自己無所不能而承受巨大的重擔,從而在日常生活中變得更加安定心神和自信。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人類有哪些「基本情緒」?為何這些情緒對我們十分重要?

當我們駕駛時,如果對面行車線的司機突然切入並險些撞車,大多數人都會感到恐懼。在那短短的幾秒,我們驚恐的情緒令我們作出自動反應,立刻扭動軚盤躲避以免意外發生。這種自動反應是與杏仁核活化有關,甚至在我們有意識地評估眼前的狀況之前已對於威脅作出了反應。這是一個具有原始進化的的重要生存機制。恐懼是一種主要的適應性情緒,對我們的生存至關重要。

靜觀對話中的開放性和同理心

作為一間商店的常客,我在購物經驗中經常會遇到不同類型的售貨員。在這個星期,我到了這間店舖打算購買那件想買一段時間的商品。可是,當我一進店時,其中一位售貨員立即走到我跟前,向我推銷一件我沒有打算購買的東西。她不斷地告訴我那件商品的好處,以及店舖現時舉行的促銷活動。她一直不停地說話,我過了一段時間才終於有機會告訴她我打算買什麼。然而,她仍然鍥而不捨地向我推銷她渴望售出的那件物品。並沒有向我推薦我想購買的那件商品。最後,由於我與售貨員之間缺乏聯繫,在沒有足夠的資訊和信心下,我最終什麼也沒有購買。這就是在與他人對話時缺乏靜觀覺察的典型例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