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如何透過靜觀來減少強迫症患者不斷尋求再保證?

強迫症患者既有強迫思想,也有強迫行為。強迫思想是指出現不想要的入侵性想法、畫面或衝動,它們會引致一個人感到焦慮和不適。強迫行為是指人們進行重覆的心理事件或顯著行為,從而暫時減少因強迫思想所產生的焦慮和不適感。 尋求再保證是其中一個常見於強迫症患者的強迫行為。然而,這種強迫行為常常被忽視。例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每天都會給母親打很多通電話,詢問對方有關她對朋友所給予的評論是否恰當,希望藉此尋求保證。與其他形式的強迫行為一樣,尋求再保證並不能阻止人們擔心自己面臨負面結果。譬如,我的求助人不斷向母親尋求保證,實際上是創造了另一個新的循環來解決強迫思想相關的焦慮。當給朋友傳送短訊時,她會不停想著自己未能給予他們適當的評論。尋求再保證只是一種方法使她感覺到強迫思想得以解決。然而,每次當她出現這種強迫思想時,她就認為自己需要以同樣尋求再保證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事實上,尋求再保證的問題在於強迫症患者永遠也無法滿足。以我的那位求助人為例,當她的母親向她保證她對朋友的評論是適當的後,她又可能會擔心母親的判斷是否準確,繼而詢問她的母親是如何得出這個判斷。當母親告訴她如何得出這個判斷後,她又有機會進一步質疑母親是否道出真相。如果我們身邊的人因為強迫思想而感到非常焦慮,以及經常向我們尋求再保證,我們該如何幫助他們呢?

首先,重要的是我們需要與強迫症患者達成協議,表明不會回答他們尋求再保證的問題。其次,我們可以建議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定期進行靜觀練習,練習靜觀有助他們抵抗強迫思想。透過靜觀,患有強迫症的人學會培養對自己的強迫思想、畫面或衝動的認識。這樣,他們開始更加意識到它們所引起的不舒服感覺和焦慮。對他們來說,當能夠覺察到自己的強迫思想時,延遲對自己不適的感覺和焦慮作出反應是很重要的。這樣,他們在覺察強迫思想和執行強迫行為之間創造了一個空間,學會在作出強迫行為前先等待一段時間,衝動也有機會因此而消退。

強迫症患者延遲作出強迫行為,也是一種接受生活中的不確定性的表現。從這個意義來看,患有強迫症的人試圖抵制自己的強迫行為有時是相當痛苦。通過靜觀,他們還可以學會與這些痛苦的感覺共存,以及接受在不作出強迫行為時經歷不舒服的感覺。事實上,堅持運用靜觀來接受這種不適是值得的,因為從長遠來說,他們不需要再被困於重覆作出強迫行為的生活中。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我們的自我形象是一種幻象嗎?

很多從事航空業工作的人士,包括飛機師、空中服務員都因疫情而失業。當中有不少人能夠跳出原來的框框,透過積極的態度和創造力開展新的事業。其中一個例子是一名香港的飛機師在失業後考獲巴士駕駛執照,並成功轉行成為巴士司機。他的靈活性啟發了我們無需在固定自我形象的框架內束縛自己。好消息是當任職了幾個月巴士司機後,他又重新獲得飛行員的工作。人類很容易運用左腦來進行標記和分類,以便我們可以更具體地了解自己。但問題是,我們的自我形象是一種幻象嗎?

對童年缺乏父母的愛與培育的哀悼

在新上映的漫威電影《尚氣》中,其中一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尚氣與父親文武之間的關係。由於尚氣在年幼時喪母,因此父親對他的教養非常嚴厲和苛刻。尚志的童年毫不典型,而且對父親的感情也十分複雜。事實上,在電影接近尾聲的時候,尚志甚至為了拯救母親的家鄉,可能需要殺死自己的父親。對於那些在童年時期沒有得到父母足夠培育的人來說,他們在成年後的生活遇到各種的困難是很常見的。例如,有些人可能會因為缺乏一個榜樣而難以與別人保持豐盛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無法與他人交往。實際上,孩子在童年的時期需要透過父母提供不同種類的培育方式來發展。

在2022年的開始,根據自己的慾望設定目標是否上策?

在聖誕假期的其中一天,我和我的丈夫到餐廳享用一頓豐盛的午餐。當我到達餐廳的時候,我先去了一趟洗手間。當我正在洗手時,洗手間內的清潔女工問我吃過午飯沒有。我禮貌地作出回應,她向我報以微笑。然後,我看到她拿出自己的飯盒,在洗手間內吃得開懷。在我用餐前與這位清潔女工的簡單互動讓我反思一個事實,就是即使我在一間不錯的餐廳內用膳,也可能不會像她一樣感到這麼滿足和快樂。快樂和滿足感似乎與我們在生活中無限的慾望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在訂立目標的時候是否需要完全消除所有的慾望?假如我們沒有慾望,又如何制定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