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我們需要與他人保持健康的界限

我的不少求助人都常常抱怨他們的朋友很少主動找他們聊天或聚會,他們認為自己的朋友只會在有需要的時候才聯繫他們,往往都是打算尋求幫助或支援才會聯絡自己。他們可能會覺得自己對於朋友來說並不重要,像俗語所說的「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朋友沒有把自己放在較優先的位置。在這個重視網絡通訊的時代,人們是否會傾向疏遠他人?又或是只在需要對方幫助的時候才聯繫別人?抑或是我那些經常被朋友忽視的求助人有什麼問題?

我的求助人常常感到被朋友忽視的原因之一可能是與他們和家人或朋友缺乏界限有關。在朋友面前,他們為了保持友好的關係,往往都盡量保持友善和樂於助人,而且從不對他人說「不」。這些人會因為自己拒絕他人而感到內疚,甚至會因為滿足不到其他人的需求而不停解釋和道歉。事實上,他們強迫自己取悅他人,並根據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來定義自己的價值。這樣,他們的朋友只會視他們為幫助自己的人或救援者,沒有建立真正朋友的關係。

剛才所提及那些求助人與他人缺乏界限的潛藏因素有機會與自己和父母的關係有關,也就是說,他們在童年時期與父母的關係缺乏界限。譬如,一位母親與七歲的女兒過度分享自己的關係問題,她告訴女兒自己委派了好友來與父親的情婦見面,質問對方。此外,這名母親還喋喋不休地向女兒表達父親不忠的行為。然而,這種過度和缺乏界限的分享會對女兒的心理健康造成負面的影響,因為這樣做超出了女兒理解成人世界關係問題的能力。而女兒亦需要選擇站在母親的一方來支持她,拒絕與父親保持良好關係。這名女兒會誤解自己有責任照顧媽媽的情緒困擾和處理父母之間的關係問題。相反,那名母親未能滿足女兒的情感需求,亦無法保護她的界限。結果,這名女兒在成年後不知道如何與他人保持良好的界限。

對於我那些認為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經常忽視自己的需求的求助人來說,他們需要探索自己是否難以與他人建立界限。他們可能傾向忽視自己個人的需要和慾望,亦不擅於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來理解自己的觀點。透過覺察和認識自己的內在感覺,通常是身體感覺,他們可以逐漸提高對自己喜惡的敏感度。每當人意識到自己與他人缺乏界限時,便需要改變自己對他人的行為,讓自己感到安全及保障自己。結果,他們學懂如何與他人說「不」,建立適當的界限來保護自己。這樣,他們的家人或朋友也可能學會尊重他們的界線,令彼此之間的聯繫更為真實。

當我們能在內心設立更健康的界限,更能向他人展示自己真實的自我,讓他人選擇與我們真誠確切地建立聯繫。而對方可能不會把我們視為他們的幫助者或救援者來與我們建立關係,把我們視為真正的朋友。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一趟沒有盡頭的旅程——由私人執業十二週年到去除精神疾病污名化

2020年9月28人是我私人執業的十二週年,這標誌著新一頁的里程碑。我和我的助手Lap正籌備在來年實行一項新的計劃,我們將會透過不同的方式為大家提供更多有用的心理學知識和見解。從我們過去一年的網誌和為公眾所舉辦的講座,我們知道大家都欣賞我們為大家提供有趣而有用的心理學知識所作出的努力。

如果我有成人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如何改善我的專注力問題?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生活中無法維持一份穩定的工作。每當我和他談話時,他似乎沒有在聆聽對話中的細節。他難以集中於處理那些枯燥乏味的任務,例如是上司要求他撰寫一份詳細的銷售報告。除此之外,他在執行不同的工作計劃時,未能有系統地處理工作。他的客戶經常抱怨他遲交報告、忘記客戶的要求,以及犯很多粗心大意的錯誤。他被診斷患有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ADHD),對於如何管理和調節自己專注力感到十分無助。

我們作出的判斷與「現實」之間的相對性

我們在生活中都無可避免地面對各種各樣的損失,例如是失去所愛的人、工作,甚至是健康的體魄,這些損失會讓我們感到痛苦和經歷十分複雜的情緒。有時候,我們會質疑為什麼自己需要面對這些損失,渴望找出背後的原因。除此之外,我們也會難以接受自己面對失去的事實,並且飽受折磨經歷哀傷的過程。事實上,我們在生活上面對的損失不只局限於真正失去自己重視的人或事物。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現實」超出自己的預期或不符合自己的期望時,我們也有機會面臨損失。例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發現那位似乎看中她的男同事原來是一位好色之徒,而且非常擅於操控他人,她因此而感到非常沮喪。當覺察到這一點後,她為自己曾長期與這位男同事建立曖昧關係,並渴望有進一步的發展而經歷了悲痛的過程。除了悲傷,她的內心也充滿憤怒,不斷質問自己為什麼被困於這段曖昧關係中這麼久,自己卻無法意識到「現實」。但問題是,「到底什麼是現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