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面對眼前的各種困難,我們更需要覺察自己的「內在聲音」去應對挑戰

生活無疑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對於一些突如其來的轉變也許令人無所適從。對於一些外在環境因素,沒有人能夠完全控制或是改變,面對著眼前各式各樣的困難和挑戰,我們該如何好好管理自己的生活?

不確定性所帶來的不安和焦慮感覺,很容易令人企圖拼命控制和尋找確定性。有些人可能會認為在失業率持續上升的環境下,只有不停加班工作爭取表現才能不被解僱。有些人為了時時刻刻緊貼國際時事或是疫情的發展而頻繁地查看手機的最新資訊,甚至每晚都是拿著手機不自覺進睡。有些人可能認為避免感染的唯一方法是拒絕所有社交活動,留在家中。面對不同方面的壓力,我們難免會感到徬徨,甚至有可能因為負面情緒而出現認知謬誤,思考方式變得非黑即白。

你每天有花時間好好地與「自己」相處嗎?在用餐的時候,很多人都習慣狼吞虎嚥地吃飽就足夠了,腦海內都只想不停想著工作的事務,並沒有好好品嚐食物。在上班或下班的路上,有些人習慣快步行走,從沒有細心留意身邊的事物。有些人在生活作出決定時總是事事以他人優先,忽略自己真正的意願和需要。事實上,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我們往往忽略自己的「內在聲音」和照顧自己的需要。「內在聲音」可能包括自我批評、自我懷疑,又或是對於生活中真正想要的事物因為其他外在的因素而感到矛盾。其中一個例子是當一個人從電話得知自己的好友被解僱時,便為自己正在品嚐美食而感到內疚。而事實上,這個人在工作上亦承受著莫大的壓力,已經連續十天沒有休假了,只是剛好在休假時為自己安排一個飯局來放鬆一下。但是,由於她的「內在聲音」對自己作出了批評,指責自己不應該在好友傷心時享受假日的時光,讓她感到自責和傷心。

我們很容易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忘記了「自己」,特別是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和情緒。也許繁忙的工作讓我們透不過氣,但是我們需要作息定時,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來保持身體健康。也許疫情仍然未受控令我們害怕受到感染,但是我們仍然能維持有限的社交活動與摯親聯繫,例如透過網上見面。面對眼前的挑戰,我們需要學習客觀、不帶批判地了解自己的需要和情緒,例如透過靜觀練習來培養自我覺察的能力。自我覺察對於提升我們整體生活的幸福感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沒有人比自己在照顧自己和管理生活方面擁有更大的控制權。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夠嘗試優先考慮自己,傾聽內心的聲音,有機會從自我探索中對自己有重新的認識,好讓自己更能制定實際的策略來應對挑戰。

就讓我們培養自我覺察,多傾聽自己的「內在聲音」,每天花點時間與自己好好相處,把自己先放在第一位吧!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電影《天能》與童年時期創傷的反思

如果你已經看過了電影《天能》,你可能會知道有關逆熵(inverted entropy)的概念——它能夠令物體反轉並隨時間向後移動。在電影中,主角的任務是阻止使用演算機來逆轉整個世界,假若演算機的演算法被啟動,相信必定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世界亦會被毀滅。事實上,如果可以有意義地使用這些演算法,我會想把它用於逆轉我那些成年求助人的童年時期創傷經歷。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身份認同問題和不穩定的人際關係

邊緣性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患者的兩個核心特徵是身份認同障礙和經常處於不穩定的人際關係,他們擁有持續不穩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意識。在心理學上,「自我」或身份是個人在自我反省過程中對於自己的概念。事實上,根據美國哲學家、歷史學家和心理學家William James的說法,「自我」可以分為四個層次,包括物質自我、精神自我、純粹自我和社會自我。物質自我是指我們的身體存在於世界上;精神自我是一個人對自己的內在和主觀感覺,也就是心理層面上的自我;純粹自我是個人在不同時間和背景下對自我的感覺有連貫性;社會自我就是在與其他人的關係中獲得自我形象的認可。患有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對於整合以上不同層次的自我會遇到不少困難,因此未能建立一個穩定和整合的自我。他們無法建立連貫的自我敘事,難以回答「我是誰?」或「我需要什麼?」之類的問題。

從腦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心理治療是什麼?

作為一名臨床心理學家,在我執業的二十年裡,不少人都問過我相類似以下的問題,包括「心理治療只是閒聊嗎?」或是「心理治療中的聊天與我和家人及朋友之間的閒聊有什麼不同?」。事實上,這樣的問題就好像問及「專業攝影師的拍照方式和我用iPhone 拍照的方式有什麼不同?」。兩者都忽視了臨床心理學家和專業攝影師的專業,以及當中的科學理論和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