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观点取替和以整全角度的思考如何有助我们培养幸福感?

在人际关系中,人们都会普遍地把对方视为「好」或「坏」。对某些人来说,当发现自己的密友有缺点时,他们会认为这是无法接受的。例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发现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当着其他朋友面前说自己的不是。她认为这位朋友没有把她当作最好的朋友,并且背叛了她。于是,她决定疏远这位朋友,以及在那个共同的社交圈子中逐渐弧立自己。我的这位求助人无法从不同的角度和整全的模式来感知现实,事实上,她运用了二分法的思维,只能够分析当前情况的其中一部份,没有以整全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她的二分法思维和原子分析令她难以培养上丰盛的人际关系和发展成功的事业。她如何能够学习新的思考模式来增强生活中的幸福感?

首先,这位求助人需要明白在不同的场景或不同的人士,都是存在两极性(polarity)。对她来说,她需要学习在同一个情况或同一个人身上,总有「好」与「坏」存在。例如,她最好的朋友可能在别人的面前说了她负面的评价,但这位朋友可能在其他的情况下也有机会对她作出正面的评价。事实上,在她最好的朋友的心目中,嫉妒或和钦佩的感觉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在某些情况下,她的朋友可能会为我的求助人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就而感到自豪。但是在另外一些情况下,这位朋友可能会妒忌我的求助人获得成功,便把一些负面特质归因于我的求助人。

其次,我的这位求助人需要培养一种从整全角度看起来事物的心态,这对她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事实上。与其把事物独立地看待,她需要了解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当她孤立地解释那位好朋友的行为或反应是不完整的,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其他的因素。这种原子化的分析实际上阻碍了她看清事物的现况,以及扭曲了她对现实的看法。譬如,我的求助人可能在过去曾经不礼貌地对待那位最要好的朋友,才导致对方妒忌她。此外,她亦有机会在社交平台不停地自吹自擂自己的生活有多好,没有考虑到这些行为有机会让其他人感到嫉妒或不愉快。结果,她的好友与其他朋友在社交聚会中评论她的行为时,便作出了一些负面的评价。透过以整体的方式看待事物,我的求助人可以意识到她自己是如何促成好友的行为。

最后,我的求助人亦需要明白世界上的事物是会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在任何的情况下或对于任何人来说,不同的因素时时刻刻都在产生相互作用。因此,在在任何情况或个人中,她都不可能以稳定或僵化的性质来进行分析或阐释。由于她只能够看到部份的情况,在有限的角度下便难以分析整体的状况。她需要明白任何事物或个人都会不断变化的重要性。事实上,她和那位好友的关系也会因为不同的因素而不停变化,包括个人的心理健康或职业状况等。

我们可能习惯以二分法或原子论的方式来分析或解释当前的情况或身边的人,假如我们渴望从生活中培养幸福感,便需要采取另一种的方式,以多角度和整全的模式来看待事物。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为什么静观近年如此受欢迎?练习静观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静观练习近年在很多国家兴起,不论是有需要人士或是大众都可能会参加一些静观课程,例如静观减压课程(MBSR)或是静观认知治疗(MBCT)。世界各地的学校也逐渐引入静观为新的科目,致力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商业机构亦在企业培训的计划中加入静观的元素,透过静观改善员工的心理幸福感和改善他们的工作表现。到底静观是什么?为什么静观变得愈来愈受欢迎?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身份认同问题和不稳定的人际关系

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患者的两个核心特征是身份认同障碍和经常处于不稳定的人际关系,他们拥有持续不稳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意识。在心理学上,「自我」或身份是个人在自我反省过程中对于自己的概念。事实上,根据美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心理学家William James的说法,「自我」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包括物质自我、精神自我、纯粹自我和社会自我。物质自我是指我们的身体存在于世界上;精神自我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内在和主观感觉,也就是心理层面上的自我;纯粹自我是个人在不同时间和背景下对自我的感觉有连贯性;社会自我就是在与其他人的关系中获得自我形象的认可。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对于整合以上不同层次的自我会遇到不少困难,因此未能建立一个稳定和整合的自我。他们无法建立连贯的自我叙事,难以回答「我是谁?」或「我需要什么?」之类的问题。

从脑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心理治疗是什么?

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在我执业的二十年里,不少人都问过我相类似以下的问题,包括「心理治疗只是閒聊吗?」或是「心理治疗中的聊天与我和家人及朋友之间的閒聊有什么不同?」。事实上,这样的问题就好像问及「专业摄影师的拍照方式和我用iPhone 拍照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两者都忽视了临床心理学家和专业摄影师的专业,以及当中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