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見
05正向心理学
什么是正向心理学?
以往,心理学家倾向着重研究心理功能障碍和精神疾病,旨在寻求各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几十年,研究人员和心理学家开始对如何透过探索和应用正向心理学来促进人们保持心理健康和寻找人生意义产生兴趣。于九十年代,正向心理学之父Dr Martin Seligman创立了习得性乐观的概念,正向心理学渐渐亦因此而逐渐发展起来。正向心理学是一门致力研究正向情绪、人类的强项、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以及达致生活幸福感的领域,涉及的范畴获得越来越多的实证支持,亦日渐被广泛应用于推广精神健康上。
展现性格强项如何增强幸福感?
根据Christopher Peterson 和 Martin Seligman所写的「六大美德及二十四种性格强项」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2004) ,性格强项是使个人充实的正向特质,在不同的情景下思考、感受和行动的能力。它们也是建立丰盛人生的基石,以及促进幸福感的性格方面。在手册中,他们描述了六种普遍重视的美德,包括勇气、仁爱、正义、修养、灵性及超越和智慧与知识。每一种美德都拥有与其相关的性格优势,代表一个人具备不同的特质。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拥有这些性格强项,那些我们更容易或更自然地表现出来的就是具有自身标志性的强项。
六大美德及二十四种性格强项包括:
美德 | 性格强项 |
勇气 | 诚实和完整 |
勇敢和勇气 | |
勤奋和坚毅 | |
热情和干劲 | |
仁爱/人道 | 社交及情绪智慧 |
去爱和被爱的能力 | |
仁慈和宽宏 | |
正义 | 团队精神和忠心 |
不偏不倚、公平和公正 | |
领导才能 | |
修养 | 宽恕和慈悲 |
谦恭和谦逊 | |
自我控制及规范 | |
谨慎、审慎 | |
灵性及超越 | 对美丽和卓越的欣赏 |
灵性 | |
感恩 | |
对未来有希望和乐观感 | |
幽默感 | |
智慧与知识 | 创造力 |
好奇心 | |
判断力和开明的思想 | |
喜爱学习 | |
洞察力及观点取替能力 |
为了达致丰盛的人生和提升生活幸福感,每个人都需要了解自己的性格强项。不论是什么年龄的人,只要用心了解及充分利用自己的主要性格强项,都能够活出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和达致心理幸福的状态。研究亦表明,透过识别自己的性格强项亦加以培养,将能够提高增强愉悦感和减少抑郁情绪。
在职场上,员工能够透过发挥自己的性格强项提升工作表现、改善组织公民行为和有效管理压力。在学校内,不少教育计划都会专注于促进学生发挥他们的所长,从而协助他们改善学习表现和推广心理健康。除了工作和学习,性格强项亦可以被广泛应用于保持个人身体健康、处理成瘾问题及婚姻关系等。
由于每个人的主要性格强项各有不同,当中的程度也有高低之分。我们应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质,在充分利用自己的主要性格强项的同时,尝试发展自己较弱的部分。当人运用自己较强的性格特质,就能鼓励自我强化和更真诚地面对自己,将有助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幸福感和使生命变得更完满。
什么是快乐?什么是追寻快乐的悖论?
自古典希腊时期,人们已经开始研究快乐。当我们提及「快乐」一词,就很客易联想到快感和愉悦感。快感是指我们透过参与某些活动而获得欢愉的感觉,例如在一间很棒的餐厅享受一顿既丰盛又美味的晚餐。愉悦感所指的是人在生活中实践意义的一种自我实现,例如一位已退休的老师参与义教基层小朋友的活动,虽然这没有实实在在的回报,但他也能从贡献社会从中获得满足感。
到底当我们越想追寻快乐,快乐是不是会离我们越来愈远?在2001年,丹佛大学和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心理学家完成了一项对快乐的研究,他们尝试计算人对快乐的评价与其实际上感到快乐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是把参加者分成两组,第一组组员会先阅读一篇有关快乐的重要性的文章,然后再观看一段有关快乐的影片,最后纪录他们快乐的程度。第二组组员所阅读的是一篇与快乐完全无关的文章,然后再观看同一段影片。你认为哪一组的人会感觉快乐多一点?
研究结果显示,第一组的组员比第二组的幸福感较低。这个结果显示人越重视快乐,他们快乐的感觉会相对减少。心理学家认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希望愈大、失望愈大」。当人们过分希望透过特定事物来追寻快乐,他们只会把焦点放到如何追求快乐。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对获得快乐期望过高,到最后令自己更加失望。
这个研究结果意味我们应该避免把追寻快乐为终极目标。倘若我们把目标稍为改变,如改为享受达到目标当中的过程,或许更容易获得幸福感。例如,一对情侣可以把希望去一趟幸福愉快的欧洲之旅的目标,改成拍下值得纪念的照片和品嚐美食,将更有机会享受旅行的乐趣。
另外,当我们学习不过分追求快乐和幸福感,这有助我们更能拥抱及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如愤怒和焦虑等。生命中每个时刻都是富有意义的体验,当中定必有值得我们快乐的地方。
什么是心流?为什么它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益?
根据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所指,心流是人们在参与活动时一种最佳体验。当一个人经历心流体验,他或她会因为全情投入而没有意识自己参与其中。这个活动的自发性会变得很强,就像全自动化一样。简单来说,这个人对于当下有明确的目标,但他或她并非关注活动的终极目标。此外,这个活动所需的技能亦与参加者的能力和能量相匹配。当体验心流时,人是不会分心或走神的,也不会受时间的流动所影响。由于心流会为人带来奖励,人们全神贯注地乐在其中,因此会希望重复这种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不同领域中体验心流,如工作、休閒活动或人际关系中。当我们能够增加生活中心流的经验,将有助提升幸福感和保持身心健康。有趣的是,如果我们把上述提及能够产生心流体验的元素投入于日常活动中,也有机会从一些平平无奇的活动中达致心流。
近年,正向心理学主张有较强感恩特质的人能够更容易经历各种正向的情绪,例如喜乐、平静、满足等。为了培养更强烈的感恩特质,当我们接受别人的帮助时,应避免负面思想。反而可以尝试倾向解读别人对我们作出的帮助及施与的动机为正面的态度,提高我们的感恩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