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什么是强迫性人格障碍?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 (DSM-V) 指出强迫性人格障碍 (OCPD) 是最常见的人格障碍之一。事实上,我们不时会留意到自己的某些亲戚或朋友的极端完美主义、过度控制和认知僵化,而这些特征可能会导致他们在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或影响生活质素。而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文本修订)》(DSM-V TR) 所提到,强迫性人格障碍是一种持续的行为及思想模式,患者专注于秩序、完美主义,亦会在精神上和人际关系中不断作出控制,牺牲了灵活性、开放性和效率。这种模式在人们的成年早期开始发展,并有可能出现在不同的环境中。

强迫性人格障碍的其中一个显着的特征是完美主义。部分我的求助人具有强迫性人格障碍的特质,他们持续地专注于细节、规则、秩序和组织。我的一位求助人会花费两个多小时来琢磨论文中的其中一句句子,因为她全神贯注于寻找最完美的措辞和短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结果,这位患有强迫性人格障碍的求助人因为完美主义的倾向而无法按时完成任务,实际上她已经将提交论文的截止日期延长了四次以上。这亦令她未能花时间于休閒和社交活动上。正因如此,她因无法按时完成论文的期限而患上了抑郁症和焦虑症。

不少患有强迫性人格障碍都是工作狂,每天花上大量的时间工作,放弃进行休閒和社交活动。有时候,他们可能甚至会忽略自己的健康,完全不会进行体育锻炼和关注自己的饮食习惯。最终,他们的健康受损之馀,社交生活亦受到限制。我的另一位求助人在过去的十年中,将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工作上,没有好好管理自己生活的其他方面。他的体重过重,又与亲戚和朋友疏远了。由于最近两年的工作量增加,而这位求助人不太愿意把工作委派给下属,他被沉重的工作压力压得透不过气,逐渐发展出持续的抑郁情绪,以及变得越来越少动力。事实上,当他来看我的时候,他还未觉察自己的工作狂倾向和不平衡的生活方式,并且认为自己无缘无故地患上抑郁症和出现其他身体问题。

强迫性人格障碍的患者的另一个特征是僵化,他们在道德、伦理或价值观方面欠缺灵活性。例如,他们可能会拒绝说出「善意的谎言」,尽管知道这可能对对方的心理健康带来益处。他们的不灵活为工作或社交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带来负面的影响。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被她的员工抱怨她不近人情,由于这位员工到外地出差数天后需要回港隔离,我的求助人直接回复对方需要休无薪假来进行隔离。事实上,她没有考虑到可以安排员工在检疫酒店中遥距工作,最终令对方作出正式的投诉和因为她的僵化招惹了很多閒言閒语。

患有强迫性人格障碍的人在生活不同的方面都有机会表现出固执和僵化。譬如,他们难以灵活地把家中破旧或毫无价值的物品丢弃,以及倾向对自己和他人的吝啬。在工作中,他们不愿意将任务交托给他人,除非确认他人会完全跟从自己完成任务的方式。

我们可能会在自己的亲戚或朋友身上留意到上述的某些特征,这是很常见的。事实上,并非所有具有这些特征的人都被诊断出患有强迫性人格障碍。要获得诊断,一个人的人格功能需要有明显的缺陷,当中包括身份、自我导向、同理心和亲密关系。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有上述某些特征,则可能需要向临床心理学家进行专业谘询,以便进行适当的诊断和治疗。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为什么静观近年如此受欢迎?练习静观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静观练习近年在很多国家兴起,不论是有需要人士或是大众都可能会参加一些静观课程,例如静观减压课程(MBSR)或是静观认知治疗(MBCT)。世界各地的学校也逐渐引入静观为新的科目,致力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商业机构亦在企业培训的计划中加入静观的元素,透过静观改善员工的心理幸福感和改善他们的工作表现。到底静观是什么?为什么静观变得愈来愈受欢迎?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身份认同问题和不稳定的人际关系

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患者的两个核心特征是身份认同障碍和经常处于不稳定的人际关系,他们拥有持续不稳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意识。在心理学上,「自我」或身份是个人在自我反省过程中对于自己的概念。事实上,根据美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心理学家William James的说法,「自我」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包括物质自我、精神自我、纯粹自我和社会自我。物质自我是指我们的身体存在于世界上;精神自我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内在和主观感觉,也就是心理层面上的自我;纯粹自我是个人在不同时间和背景下对自我的感觉有连贯性;社会自我就是在与其他人的关系中获得自我形象的认可。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对于整合以上不同层次的自我会遇到不少困难,因此未能建立一个稳定和整合的自我。他们无法建立连贯的自我叙事,难以回答「我是谁?」或「我需要什么?」之类的问题。

从脑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心理治疗是什么?

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在我执业的二十年里,不少人都问过我相类似以下的问题,包括「心理治疗只是閒聊吗?」或是「心理治疗中的聊天与我和家人及朋友之间的閒聊有什么不同?」。事实上,这样的问题就好像问及「专业摄影师的拍照方式和我用iPhone 拍照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两者都忽视了临床心理学家和专业摄影师的专业,以及当中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