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13 周年的反思——无止境的蜕变

当我回顾自己成为临床心理学家二十年的历程,我发现自己在进行心理治疗的道路和方式不断地发展成长。今天是我私人执业的十三周年,回望过去,这趟旅程充满各种的挑战和祝福。我在遇到的数千位求助人身上学到不少有关人生的种种,他们让我学会谦卑和灵活性。正正因为他们每个人都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我亦逐渐了解到心理治疗的确揉合了科学和艺术的元素。我作为一位临床心理学家,一方面是受专业培训后以科学实证为基础来为他人进行心理治疗。另一方面,基于每个人的独特性,我需要学习心理治疗的艺术,就是以灵活和具创造性的方式来进行。事实上,没有单一类型的心理治疗能够满足每个求助者的需求。也就是说,在心理治疗中,没有一种方法能够适合所有人,因为求助者的需要都是多样化的。

另外,我从求助者的身上学到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真实的本性。例如,那些内向性较强的客户如果要改变成为一个非常擅于交际的人,往往只会适得其反。即使现今社会不少人非常重视交际和渴望拥有更多的社交网路,但是事实上并没有对与错之分。「对」或「错」是相对的,取决于一个人在特定时间的观点。有见及此,心理治疗师需要保持谦卑。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师,我并不会认为自己总是对的。有时候,我需要练习提升自己韧性和柔软度,才能让自己平静下来。社会上普遍可能会认为临床心理学家是权威的代表,但是有时候抱着相反的看法,才能成为一个谦卑的学习者,获得内心的平静。当然,我仍然需要于成为一名专业的临床心理学家和愿意在生活虚心学习的人之间寻求平衡。

在我过去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还了解到心理治疗的结果取决于不同的因素。毋庸置疑,心理治疗师的专业态度和个人质素是非常重要。然而,求助人的动机、投放于心理治疗的时间,以及外部环境压力都会对心理治疗的结果发挥作用和影响。因此,我学习顺其自然地拥抱求助人在治疗的过程中遇到的任何事情。事实上,心理治疗的结果取决于宇宙万物中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的作用。

临床心理学家的执业与我们所有人学习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相类似,我们需要明白自己会根据内部和外部环境不断发展和变化。而可以确定的一件事是,我们只要凭着谦逊和耐心,便可以逐渐演变成自己真实的本性。这样,无论我们在生活中追求什么专业或角色,都能保持平静。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反思——无助与希望之间的角力

在最近几个星期,新型冠状病毒的确诊数字急剧上升。很多人可能认识一些正在等待病毒检疫测试结果、接受强制检疫或家居隔离、甚至已被确诊感染的人士。即使没有这些经历,面对着如此多的不确定性,我们也许感到强烈的无助感。例如,我们可能会时常担心在街上或工作的地点遇到隐形带菌者。而对于那些正在接受强制检疫的人士,他们也难免感到被弧立、限制和歧视。

述情障碍及身心症状

在我的临床工作中,我不时遇到一些求助人在没有物理病因下患有长期痛症。透过全面的临床面谈,我发现很多这类的求助人都患有述情障碍。述情障碍是指难以识别和描述个人的情绪,及从自己的身体感觉分辨各种情绪。促成这种性格结构的发展有多种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童年早期的发展环境和创伤等等。

两种与永续存在的自我有关的幻象

使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不时会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朋友发布不同类型的照片,例如自拍照、社交活动、成就或任何关于自己的东西,希望获得「讚好」或正面的评价。对于一些普通的用户而言,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有关自己正向的身分是没有问题。当一个用户透过社交媒体来创造正面的自我形象,有助与朋友建立正面的联系和从他人身上获得正向的反馈,有助加强一个人的正面自我形象。事实上,大部分的用户都明白自己并不是比他人优秀,亦能够感知现实来看待自己。然而。当一个人在社交媒体上过度发布与自己相关的资讯,在获得大量的「讚好」和正面评价后觉得自己比他人优越,这样的情况便令人担忧。在佛教心理学中,这可能与一个人抓住与永续存在的自我比他人优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