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缺乏关注

人们常常会说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患者的行为和思维是难以理解。我其中一位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求助人对她的丈夫大发脾气,原因是他没有及时回复她要求他陪伴她看医生的简讯。在她和丈夫的对话中,她说:「你是故意不回复我的讯息,我知道你并不想陪我去看医生,因为你觉得我非常麻烦!」丈夫委屈地回应:「我刚才正在开会,所以无法回复你的简讯。我想无论如何我也会陪你去看医生的。」我的求助人坚持己见说:「你不用有太多的借口,我就知道你并不关心我!」

以上的对话可能经常出现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及其伴侣的之间。事实上,当他们因为害怕被遗弃而感到威胁时,其情感唤醒会导致他们无法专注于自己和对方的心理状态。由于担心丈夫会遗弃自己,我的求助人把丈夫没有作出回应的行为视为故意回避。此外,她的自我形象持续低落,认定丈夫不愿意陪她去看医生。在这种情况下,她实际上只相信自己的想法,没有考虑到丈夫没有回复简讯的任何其他解释。也就是说,当她的情绪唤醒水平极度高时,她认为自己的想法反映了现实。

此外,在上述对话中,我的求助人的丈夫解释他正在开会后,她仍然坚称对方不关心她。事实上,对于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来说,突然切断与他人的情感联系并且无法重新调整对对方意图或行为的解释也很常见。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对方多么努力地向他们解释,他们对于当前情况的误解也是无法动摇的。以我这位求助人为例,当她的丈夫向她保证一定会陪她去看医生后,她亦未能把自己的想法转变成更为正面积极的想法,坚信丈夫毫不着紧她。

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在承受巨大压力或经历情绪波动时,也有机会陷入忽视自己和他人精神状态的陷阱。然而,当我们冷静过后,或许能够注意到自己对对方产生的内在情绪,以及接受对别人行为的另一种解释。我们有能力以具有试探性的立场去尝试为他人的行为作解释。但对于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而言,他们对别人的行为和情况的解释是固定的,更坚信这反映了现实。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与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难以专注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问题?

重要的我们是需要理解他们的困难,避免在他们情绪激动时与他们争论。我们可以避免认同他们所认知的「现实」,我们也可以给他们道出事实,让他们知道什么的现实。在他们接受我们的解释前,第一步是先让他们冷静下来。当他们不再那么激动时,我们可以以温和的方式来与他们进行交谈,鼓励他们尝试探索和思考现实是什么。当然,要处理这类型的情况并不容易,或许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来训练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来更加专注于反思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

透过慈悲,我们明白到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对他人或自己的潜在信念是从他们过往的经历中发展起来。只要有耐心,我们就能够与他们建立和谐的关系。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什么是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只是单纯地聊天吗?

尽管寻求心理治疗服务在香港变得愈来愈普遍,仍然有很多人不太了解什么是心理治疗。许多人都会对心理治疗有疑问,例如「为什么我需要付款给一位陌生人和他聊天?」;「我与朋友讨论自己的问题又是否达到一样的效果?」;「聊天真的可以治疗我的抑郁症和焦虑症吗?」;「是不是只有疯狂或脆弱的人才需要接受心理治疗?」。要解答以上的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心理治疗不是什么。

苦难的两枝箭

每个人都知道生活中的痛苦是无可避免的,例如疾病造成生理上的痛楚,又或是因失去而感到悲伤的心理痛苦。相信没有人会否定他们曾经在生理或是心理上遭受痛苦的经历。为什么有些人在经历那些无可避免的痛苦时显得如此平静甚至全然接受,但有些人却在面对痛苦时变得如此惶恐不安?

在这纷乱的世界中拥抱无常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一年前患上癌症,她过去一直都非常健康,在被诊断患病前也一直恒常地规锻炼身体。四十多岁的她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稳定的事业,亦没有太多的工作压力,患上癌症是的确出出乎她的意料。治疗的过程为她带来不少创伤,治疗所带来的各种副作用令她变得虚弱,体重亦明显减轻,身体出现恶化的情况。经过多个月以来的治疗,她的情况得以舒缓,可以逐渐恢复工作和正常生活。然而,在她的病情得以舒缓后,她觉得新的生活模式变得难以适应。她还认为自己因为患病而变成一个有缺陷的人,经历无比的沮丧。由于她可能无法回复以往丰富而积极的生活,她因此而感到羞耻。此外,即使与肿瘤科的医生会面跟进情况,亦会让她经历高水平的焦虑。事实上,患上癌症后的她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她,时光无法倒流。她不能再重新过上往日的生活,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她如何可能以平静的心态来接纳和适应这个新的「自我」?她要怎样做才能继续过着快乐和满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