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我们是否按照自己的目标或价值观来生活?

今天在上班途中我遇上了一位非常特别的计程车司机,这位司机之前已经载过我和我的丈夫数次,我们都对他积极和充满活力的气息感到惊讶。他告诉我们他现在已经六十多岁了,但事实上他看起来就像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拥有强健的体魄。他所租的那辆计程车非常整洁,据他所说,他每天凌晨四时就起床,并在上班前彻底地清洗计程车。下午下班后,他每天都会跳舞和做瑜珈。每次乘搭他的车时,我都认为有一位具备积极生活态度的天使被派来给我祝福。他那富有感染力的笑声,总是能够消除与他聊天的人的负面情绪。如果我是一位研究员,我会想研究为什么具有这种气息和性格的人能够在一份不起眼的职业中保持如此积极的能量?在另一方面,为什么有时候我在乘车时能够感受到某些计程车司机的低落情绪和缺乏动力,并散发着消极气息?

要回答这条问题,我记起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渴望透过考进着名大学并攻读硕士学位来成为一位从事精神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士。然而,在过去五年,无论他如何努力都无法考上心仪的学科。此外,他亦拒绝了一些他认为不太有声望的课程,并且未能实现他立志成为精神健康专家的目标。这五年来,他一直苦苦追寻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却忽略了生活的其他方面。他不太专注于自己当前的工作,而且在空閒时也没有培养任何兴趣。严格来说,他根本没有什么閒暇的时间,因为他在工作以外的时间就只会沉迷于学习,渴望借此增加考进硕士课程的机会。由于已被相关的课程拒绝过几次,他变得越来越沮丧和抑郁。

根据接受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所指,我们为自己定下的目标需要以自身的价值观作指导。如果我们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设立目标,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在为这个目标奋斗时变得更有意义。而当我们迈向和实现目标的旅程变得更加有意义,亦能在生活中培养静观和活在当下。尽管我们到最后可能无法完美地实现自己的目标,仍然能够珍惜和享受这趟旅程。对我们来说,与自己的价值观联系起来是很重要的。因为透过努力实现那些与价值观相符的目标,我们能够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样,在还未实现目标的时候,我们在当前一刻也拥有令人满意的生活。

对上述我那位求助人来说,如果他渴望成为精神健康专家的目标是以帮助有需要的人的价值观作指导,那么他就可以在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开始帮助别人。除此之外,他或许意识到自己需要以身作则,培养平衡的生活、嗜好和与他人的联系是很重要的。那么,即使他考不进自己向往的硕士课程,也不会变得抑郁和沮丧。在这段旅程中,他已经为有需要的人带来幸福和平静。

我从文章开端提及的那位特别的计程车司机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他积极健康地生活的价值观引导他每天享受一份平凡的工作。如果没有这样的价值观,他又怎可能每天凌晨四时去清洁那架他所租用计程车呢?那富有感染力的笑声就如魔法一样,真的令我开心一整天!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反思——无助与希望之间的角力

在最近几个星期,新型冠状病毒的确诊数字急剧上升。很多人可能认识一些正在等待病毒检疫测试结果、接受强制检疫或家居隔离、甚至已被确诊感染的人士。即使没有这些经历,面对着如此多的不确定性,我们也许感到强烈的无助感。例如,我们可能会时常担心在街上或工作的地点遇到隐形带菌者。而对于那些正在接受强制检疫的人士,他们也难免感到被弧立、限制和歧视。

述情障碍及身心症状

在我的临床工作中,我不时遇到一些求助人在没有物理病因下患有长期痛症。透过全面的临床面谈,我发现很多这类的求助人都患有述情障碍。述情障碍是指难以识别和描述个人的情绪,及从自己的身体感觉分辨各种情绪。促成这种性格结构的发展有多种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童年早期的发展环境和创伤等等。

两种与永续存在的自我有关的幻象

使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不时会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朋友发布不同类型的照片,例如自拍照、社交活动、成就或任何关于自己的东西,希望获得「讚好」或正面的评价。对于一些普通的用户而言,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有关自己正向的身分是没有问题。当一个用户透过社交媒体来创造正面的自我形象,有助与朋友建立正面的联系和从他人身上获得正向的反馈,有助加强一个人的正面自我形象。事实上,大部分的用户都明白自己并不是比他人优秀,亦能够感知现实来看待自己。然而。当一个人在社交媒体上过度发布与自己相关的资讯,在获得大量的「讚好」和正面评价后觉得自己比他人优越,这样的情况便令人担忧。在佛教心理学中,这可能与一个人抓住与永续存在的自我比他人优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