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我们倾向把自己认为不可接受的部分排斥到他人身上

我其中一名求助人最近向我表示他的客户对他的工作日程安排表现出不信任,并认为他正在操纵她。事实上,我这位求助人是一位非常诚实和值得信赖的专业人士,亦是一位称职的从业人员。他告诉我,几乎所有他的客户都欣赏他的专业精神,对于有少数的客户不信任他时,他感到非常疑惑,因为实际上他是全心全意地帮助所有客户。有趣的是,这位专业人士担心自己在实践工作期间可能犯下错误,导致少数的客户产生不信任。这真的是因为他作出了不当的行为,抑或是那些客户的内部正在发生一些事情?

我们可以尝试以Melanie Klein所提出的精神分析概念来解释上述提及的现象。她指出人们倾向于推翻自己无法接受的东西,并归咎于他人。这个过程称为投射性认同(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以我那位求助人的情况来说,那些倾向于不信任他的少数客户通常具有完美主和自我批判的倾向。他们可能在生活上取得某些成就,但仍然会觉得自己是不足和不够好,因为这些人非常努力地追求完美。鑑于我的求助人态度谦虚,有机会很容易被选为投射性认同的目标。事实上,他的部分客户来自生活非常宽裕或社会地位显赫的家庭,或许无法接受自己的不足。当这不信任被投射到我的求助人身上时,他会突然质疑自己是否做错了什么。这种自我归因可能是一个投射性认同的过程,他在这个过程中接受那些投射到他身上的东西。事实上,这有机会是他那些客户的内在过程,他们试图排斥那些他们自己不能接受的方面。

投射性认同是一个潜意识的过程,进行投射的人或许未能觉察到自己正在把自己不可接受的方面投射到他人身上。譬如,当一位公公对媳妇在和他共进午餐时穿着颜色鲜艳的衣服,感到非常不满。他批评她穿得过于浮夸,而且又吵又嚣张。在后来的一次家庭聚会中,这位公公自己也穿了红色,并没有意识到他有时也穿得很鲜豔。然而,那位媳妇在那次被公公批评后,觉得自己在家中是一个不够好的人。对于这个例子中的公公和媳妇来说,他们二人都未能意识到这个投射的过程。这种反复的循环更有机会导致家庭关系的长期破裂。

如果一个人能够学会对自己的投射保持觉察,以及包容对自己未能接受的方面所产生的不舒服感觉,他或她将能够把专注力放回自己身上,并视其他人在整体上是有好有坏的。这样,这个人就能更加接受好与坏的品质并存在别人身上。在上述的例子中,如果我的求助人的那些少数客户能够收回他们自己不可接受的方面,也许能够发现我的求助人没有试图操纵他们。当然,这对他们或许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亦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洞察力才能踏上旅程跨越障碍。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需要知道这是一个常见的潜意识过程,也许我们在部分人际关系中亦会出现这些情况。难以面对自己不能接受的方面并感到痛苦是人类共同性,我们每个人实际上都总会有些不愿意接受的部分,并希望排斥它们。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作为临床心理学家,我可以治疗我的家人或朋友吗?

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我的家人和朋友经常因为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其他问题(例如工作压力)向我作出谘询。在我的社交圈子中,不时有人向我作出请求,希望我为他们的伴侣或密友进行正式的心理治疗。我通常会礼貌地拒绝他们的请求,并尽力转介有类似背景的专家为他们提供心理治疗服务。为什么在提供心理治疗时保持适当的界限如此重要?而在什么例外的情况下,心理学家能够同时与某人建立多重关系?

移民的挑战──勇气令我们变得更强大

在最近两年,愈来愈多的香港人正在考虑移民到其他国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时都会有朋友与自己分享移民的想法和计划,甚至有些朋友在没有任何准备下便离开了。不同年龄层的人如果在缺乏规划和社会资源下移居到一个新的地方生活,也许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例如,年轻人可能会有经济上的压力,担心自己在外国没有稳定的工作来维持生计;中年人可能需要放弃原本安稳的生活而离开家乡,除了为子女适应新的成长环境而担忧,又要考虑是否带同年长的父母移民而烦恼。

二分法思维扭曲了我们与他人分离性的感知

作为人类,我们都难以避免对一些与自己不相同的人作出自动化的批判。我们倾向批评别人做了那些我们不认同的事情或没有作出我们认为必要的行为。例如,一位女士对于表弟的太太没有出席农历新年期间的家庭聚会而作出了负面的评价。她不断地批评表弟的太太不懂得尊重长辈,说了不少中伤对方的说话。另一个例子一位母亲认为儿子十分反叛和不正常,原因是她的儿子无视自己的反对,继续与一位男同学交往。这名母亲向心理学家寻求协助,希望能够改变儿子的性取向。 在我们尝试理解自己对他人的自动化批判前,可以先了解一个关系概念。当我们试图对他人作出判断时,会倾向考虑到这个人与自己或其他人的不同之处。我们会把这个特定的人与整个群体(该群体可以由两个或更多的人数组成)之间建立界限,从而进行区分。譬如,以上所提及的那位女士把表弟的太太与全家人区分开来,在彼此之间建立了界限。在另一个例子中,那位母亲把自己同性恋儿子与其他异性恋者区分开来,认为自己的儿子不正常。事实上,矛盾的是,当我们创造差异时,所建立的界限实际上会把双方连系起来。例如,那名女士会以「姻亲关系」把自己和表弟的太太分隔开来,因为表弟的太太不是属于「直系亲属」。然而,这样的界线事实上亦指出自己与表弟的太太也是姻亲关系。而以「同性恋」与「异性恋」的性取向区分他人,这个分隔的界线也将这两类人联系在一起。因此,当试图将两个类别区分,也是一种连系。 当我们理解以上的关系概念时,我们可能会意识到自己批判的对象也是属于群体的一部分和与我们有所联系。如果那位女士意识到表弟的太太也是家庭的一分子,她或许能够从复杂的环境下理解对方的所为或不所为。而如果那位母亲能够理解不同性取向的人实际上是有联系的,有机会意识到儿子并没有异常,只是性取向与她不相同。事实上,如果我们希望更加透彻地了解别人,或以更客观的态度来感知他人的所为或不所为,便需要考虑所有完整的回路和相关的因素。例如,那位女士可以透过审视环境和相关的因素,尝试了解表弟妇为何在农历新年期间缺席家庭聚会。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这位女士或许会发现表弟的爸爸是一名自恋狂,经常操纵表弟和表弟妇。结果,表弟的太太无法忍受面对他而选择不出席家庭聚会。在另一个例子中,如果那位母亲能够深入了解当前的情况,或许会意识到儿子的性取向有机会与部分基因结构有关。这样,她对于儿子选择男生作为伴侣的行为便会更加理解,不会认为儿子是不正常。 透过看到我们与他人之间的界限,我们会发现自己实际上也是在与他们建立联系。当明白到这一点后,我们便会更有动力深入地考虑相关的因素来审视其他人的行为,避免作出一些不合理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