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缺乏关注

人们常常会说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患者的行为和思维是难以理解。我其中一位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求助人对她的丈夫大发脾气,原因是他没有及时回复她要求他陪伴她看医生的简讯。在她和丈夫的对话中,她说:「你是故意不回复我的讯息,我知道你并不想陪我去看医生,因为你觉得我非常麻烦!」丈夫委屈地回应:「我刚才正在开会,所以无法回复你的简讯。我想无论如何我也会陪你去看医生的。」我的求助人坚持己见说:「你不用有太多的借口,我就知道你并不关心我!」

以上的对话可能经常出现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及其伴侣的之间。事实上,当他们因为害怕被遗弃而感到威胁时,其情感唤醒会导致他们无法专注于自己和对方的心理状态。由于担心丈夫会遗弃自己,我的求助人把丈夫没有作出回应的行为视为故意回避。此外,她的自我形象持续低落,认定丈夫不愿意陪她去看医生。在这种情况下,她实际上只相信自己的想法,没有考虑到丈夫没有回复简讯的任何其他解释。也就是说,当她的情绪唤醒水平极度高时,她认为自己的想法反映了现实。

此外,在上述对话中,我的求助人的丈夫解释他正在开会后,她仍然坚称对方不关心她。事实上,对于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来说,突然切断与他人的情感联系并且无法重新调整对对方意图或行为的解释也很常见。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对方多么努力地向他们解释,他们对于当前情况的误解也是无法动摇的。以我这位求助人为例,当她的丈夫向她保证一定会陪她去看医生后,她亦未能把自己的想法转变成更为正面积极的想法,坚信丈夫毫不着紧她。

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在承受巨大压力或经历情绪波动时,也有机会陷入忽视自己和他人精神状态的陷阱。然而,当我们冷静过后,或许能够注意到自己对对方产生的内在情绪,以及接受对别人行为的另一种解释。我们有能力以具有试探性的立场去尝试为他人的行为作解释。但对于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而言,他们对别人的行为和情况的解释是固定的,更坚信这反映了现实。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与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难以专注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问题?

重要的我们是需要理解他们的困难,避免在他们情绪激动时与他们争论。我们可以避免认同他们所认知的「现实」,我们也可以给他们道出事实,让他们知道什么的现实。在他们接受我们的解释前,第一步是先让他们冷静下来。当他们不再那么激动时,我们可以以温和的方式来与他们进行交谈,鼓励他们尝试探索和思考现实是什么。当然,要处理这类型的情况并不容易,或许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来训练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来更加专注于反思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

透过慈悲,我们明白到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对他人或自己的潜在信念是从他们过往的经历中发展起来。只要有耐心,我们就能够与他们建立和谐的关系。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为什么静观近年如此受欢迎?练习静观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静观练习近年在很多国家兴起,不论是有需要人士或是大众都可能会参加一些静观课程,例如静观减压课程(MBSR)或是静观认知治疗(MBCT)。世界各地的学校也逐渐引入静观为新的科目,致力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商业机构亦在企业培训的计划中加入静观的元素,透过静观改善员工的心理幸福感和改善他们的工作表现。到底静观是什么?为什么静观变得愈来愈受欢迎?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身份认同问题和不稳定的人际关系

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患者的两个核心特征是身份认同障碍和经常处于不稳定的人际关系,他们拥有持续不稳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意识。在心理学上,「自我」或身份是个人在自我反省过程中对于自己的概念。事实上,根据美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心理学家William James的说法,「自我」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包括物质自我、精神自我、纯粹自我和社会自我。物质自我是指我们的身体存在于世界上;精神自我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内在和主观感觉,也就是心理层面上的自我;纯粹自我是个人在不同时间和背景下对自我的感觉有连贯性;社会自我就是在与其他人的关系中获得自我形象的认可。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对于整合以上不同层次的自我会遇到不少困难,因此未能建立一个稳定和整合的自我。他们无法建立连贯的自我叙事,难以回答「我是谁?」或「我需要什么?」之类的问题。

从脑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心理治疗是什么?

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在我执业的二十年里,不少人都问过我相类似以下的问题,包括「心理治疗只是閒聊吗?」或是「心理治疗中的聊天与我和家人及朋友之间的閒聊有什么不同?」。事实上,这样的问题就好像问及「专业摄影师的拍照方式和我用iPhone 拍照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两者都忽视了临床心理学家和专业摄影师的专业,以及当中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