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对被遗弃的恐惧

如果你认识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的人,可能会体验到他们为了避免被重要他人遗弃而作出的发狂行为。譬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非常担心她的男朋友遗弃她,只要对方没有接她的电话或不回复她的讯息就会不知所措。由于独居的关系,以及在下班回家后感到非常空虚,她经常不断地向男朋友或其他人打电话和传简讯。有时候,她在白天受到上司严厉的批判后承受莫大的压力,就会感到极度悲伤和孤独,需要持续与某人通电话或使用社交应用程序向朋友传讯息来应对。有一天,当她无法透过电话和简讯联络到她的男朋友时,感到异常焦虑,并反复思考他正与另一位女生约会。她给男朋友打了超过二十通电话,无间断向他发送一个又一个的简讯。由于她的男朋友已经超过一个小时没有任何的回复,她沮丧得无法专心做饭。除了呆坐在那里等待男朋友联络她之外,她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在一个多小时后,她的男朋友回电询问她是否有什么急事,她却愤怒地责骂对方为什么不跟她联系,更质问他是否和别人约会。她的男朋友感到很失望,回应说他刚才因为正和他的大老板开紧急会议,所以没办法及时联系上她。使他惊讶的是,他们明明已经在一起一年多,为什么只是一个小时她也无法承载自己的担忧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对于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而言,在独处期间调节自己的情绪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并经常依赖重要他人的保证和安慰来调节他们的情绪。他们之所以遇上这种困难的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在童年时期缺乏一位照顾者能够提供情绪支援来协助他们调节情绪,这个人大多是母亲或父亲。事实上,这些人的父母可能无法调节或管理自己的情绪。结果,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在成年后也未能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由于在情绪调节方面遇上挑战和困难,他们倾向需要无时无刻获得重要他人的支持。当他们独处时,仍然会很努力地与重要他人保持紧密的联系。这些人的父母有机会在他们的童年时期缺席,促使他们成年后极度担心重要他人或许会抛弃他们。在上述的例子中,我的那位求助人在下班后一个小时都无法联络男友,就认定对方遗弃她并感到极度焦虑。由于她长期在工作中感到压力,下班后独自一人在家亦很容易感到焦虑和情绪低落,因此需要透过不断打电话和传讯息来与重要他人来获得情感上的支援。如果未能与他们保持联系,她一个人的时候就无法调节自己的情绪。

要帮助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去学习应对独处时的孤独感,教导他们如何调节情绪是很重要的。这些情绪调节策略可能包括恒常进行静观练习,例如是身体扫描或静坐冥想练习。在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后,学习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对他们来说是很有用。譬如,如果我的求助人在一小时内未能联系她的男朋友时,她可以在独自在家的时候进行瑜伽练习来调节情绪。这样,她有机会让自己冷静下来,并试图站在男朋友的角度思考。她可能会想起对方曾告诉她,他最近在工作上正为一个重要的专案忙得不可开交。有了这份觉察,她可能会作出另一个假设,就是男朋友除了有机会和另一位女生约会之外,也有机会因为忙着参与会议而未能及时接听她的电话或者回复简讯。当她能够承载自己的情绪,以及跳出习惯的思考框架时,将更有机会保持冷静等待男朋友的回复。

当我们对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害怕被遗弃的潜在根本原因加深了解时,或许能够以更有效的方式帮助他们。与此同时,我们在与他们相处的期间也可以培养更多的慈悲和同情心。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为什么静观近年如此受欢迎?练习静观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静观练习近年在很多国家兴起,不论是有需要人士或是大众都可能会参加一些静观课程,例如静观减压课程(MBSR)或是静观认知治疗(MBCT)。世界各地的学校也逐渐引入静观为新的科目,致力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商业机构亦在企业培训的计划中加入静观的元素,透过静观改善员工的心理幸福感和改善他们的工作表现。到底静观是什么?为什么静观变得愈来愈受欢迎?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身份认同问题和不稳定的人际关系

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患者的两个核心特征是身份认同障碍和经常处于不稳定的人际关系,他们拥有持续不稳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意识。在心理学上,「自我」或身份是个人在自我反省过程中对于自己的概念。事实上,根据美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心理学家William James的说法,「自我」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包括物质自我、精神自我、纯粹自我和社会自我。物质自我是指我们的身体存在于世界上;精神自我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内在和主观感觉,也就是心理层面上的自我;纯粹自我是个人在不同时间和背景下对自我的感觉有连贯性;社会自我就是在与其他人的关系中获得自我形象的认可。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对于整合以上不同层次的自我会遇到不少困难,因此未能建立一个稳定和整合的自我。他们无法建立连贯的自我叙事,难以回答「我是谁?」或「我需要什么?」之类的问题。

从脑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心理治疗是什么?

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在我执业的二十年里,不少人都问过我相类似以下的问题,包括「心理治疗只是閒聊吗?」或是「心理治疗中的聊天与我和家人及朋友之间的閒聊有什么不同?」。事实上,这样的问题就好像问及「专业摄影师的拍照方式和我用iPhone 拍照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两者都忽视了临床心理学家和专业摄影师的专业,以及当中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