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当遭受负面情绪困扰时,静观我们的身体感觉

最近,国际巨星李玟(Coco Lee)的离世令我们很多人感到悲伤和震惊。她的姐姐表示Coco近年罹患抑郁症,并因此饱受困扰。毫无疑问,她在这些年来一直忍受着心理上的痛苦。不论遗体解剖调查死因的结果如何,对于我们来说,反思面对痛苦和负面情绪的应对策略是非常重要。

生而为人,我在生活中也有很多面对痛苦和磨难的经历。这些个人经历可能包括一些我无法接受并令我感到痛苦的事情,如面临失去亲人、被亲密朋友背叛或忍受疾病带来的痛苦。当痛苦令人难以忍受时,我们自己会倾向尝试透过运用不同的策略来逃避它们。譬如,当我经历因受伤而引起的背痛时,我可能会选择寻求多种方式来舒缓痛楚或达致镇痛作用。然而,当发现痛苦是无可避免且无法摆脱的时候,我们有机会感到悲伤、愤怒或沮丧。这些负面情绪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我们的痛苦,因为它们会使我们感到非常不适。如果我们倾向运用压抑或减少负面情绪的策略,可能会使它们持续更长的时间,导致适得其反。这样,我们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如小狗追赶自己的尾巴一样。我们应对负面情绪和痛楚的反应实际上使我们的痛苦一直存在。

根据临床心理学家 Tara Brach 所指,我们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感觉上,从而把全然接受带到生活中。正正是这种对痛苦和负面情绪的接受,才有机会转化我们的痛苦,并为我们在专注当下时带来愉悦感。例如,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很难调节自己的情绪,常常会因情绪不稳而感到无比痛苦,部分患者更可能会试图透过自我伤害的行为来应对这些痛苦。我不少患上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求助人告诉我,当他们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并感到痛楚时,都能够减轻因情绪起伏所带来的痛苦。然而,自残行动只属暂时性的策略,长远来看或许会造成更大的伤害。结果,随着时间的过去,他们就会发现自己越来越无法忍受自己的负面情绪。

相反,通过觉察到我们身体中升起的感觉来培养紮根有助应对痛苦和负面情绪。例如,当我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求助人在晚上独处期间感到一阵悲伤时,对他或她而言,学会把觉察力带回悲伤的身体感觉上是很重要。这个人可能会有流泪、胸闷或心情沉重等感觉。结果,他或她可能会觉察那些反应性的冲动,并意识到自己试图作出自我伤害行为。当这个人能够留意这些反应,将更容易与负面情绪共存而不作回应。逐渐地,与悲伤相关的身体感觉可能会放松起来,伤心的情绪也有机会逐步消退。这样,尽管负面情绪或痛苦尚未完全消退,我们的痛苦也可能反而减少。

让我们学习如何通过静观身体感觉来面对生活中无可避免的痛苦和负面情绪,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为什么静观近年如此受欢迎?练习静观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静观练习近年在很多国家兴起,不论是有需要人士或是大众都可能会参加一些静观课程,例如静观减压课程(MBSR)或是静观认知治疗(MBCT)。世界各地的学校也逐渐引入静观为新的科目,致力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商业机构亦在企业培训的计划中加入静观的元素,透过静观改善员工的心理幸福感和改善他们的工作表现。到底静观是什么?为什么静观变得愈来愈受欢迎?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身份认同问题和不稳定的人际关系

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患者的两个核心特征是身份认同障碍和经常处于不稳定的人际关系,他们拥有持续不稳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意识。在心理学上,「自我」或身份是个人在自我反省过程中对于自己的概念。事实上,根据美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心理学家William James的说法,「自我」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包括物质自我、精神自我、纯粹自我和社会自我。物质自我是指我们的身体存在于世界上;精神自我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内在和主观感觉,也就是心理层面上的自我;纯粹自我是个人在不同时间和背景下对自我的感觉有连贯性;社会自我就是在与其他人的关系中获得自我形象的认可。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对于整合以上不同层次的自我会遇到不少困难,因此未能建立一个稳定和整合的自我。他们无法建立连贯的自我叙事,难以回答「我是谁?」或「我需要什么?」之类的问题。

从脑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心理治疗是什么?

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在我执业的二十年里,不少人都问过我相类似以下的问题,包括「心理治疗只是閒聊吗?」或是「心理治疗中的聊天与我和家人及朋友之间的閒聊有什么不同?」。事实上,这样的问题就好像问及「专业摄影师的拍照方式和我用iPhone 拍照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两者都忽视了临床心理学家和专业摄影师的专业,以及当中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