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经历哀伤阶段时,给予情绪足够的空间

在过去几个月,我们不时面对一些名人自杀的悲痛消息。事实上,最近在社会上亦有不少自杀的个案。面对农历新年即将来到,死者的家人和朋友可以如何渡过哀痛和悲伤的过程?我们又可以怎样透过同理心和慈悲来支援和帮助这些人?

对于自杀者的家人和朋友而言,寻找空间来表达和处理与哀伤阶段相关的情绪是非常重要。这些情绪可能包括悲伤、愤怒、内疚和焦虑。对他们来说,独自处理这些情绪是没有问题的。他们可能尝试透过写作、绘画或其他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有时候,如果他们能够找到一个值得信赖的密友或家庭成员,或许可以通过亲密和深入的交谈来表达情感。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需要让自己找到表达情感和想法的渠道,而不是试图压抑自己的悲伤。有些人可能会尝试透过一些成瘾行为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例如是工作或打电子游戏。这些活动有机会暂时帮助人们摆脱内心深处的感受,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悲伤得到处理或有助他们继续向前。在某些情况下,每当有事情触发这些人的哀伤反应时,他们就会感到手足无措。我们需要明白,埋藏哀悼及其相关情绪并不能帮助我们继续前行。

如果我们的家人或朋友正面对挚亲离世,首先我们需要尊重他们的个人空间,在过农历新年期间邀请他们参与社交聚会可能不是一个好主意。假如我们发现对方在哀伤过程中希望独处,尊重他们的意愿和决定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定期联系他们,但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私人空间来接触和倾听自己的内在情绪和哀伤。对某些人来说,他们可能希望透过单独的会面来谈论他们的感受和想法。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充当一位具同理心的倾听者,让他们向我们表达他们的悲伤。在亲密的交谈中,我们需要尊重他人的界限,避免问太多有关他们的哀伤或对方与死者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如果对方告诉我们他们的内心想法和感受,我们可以给予适当的回馈,以便肯定他们的感受和承认他们的想法。只有对方向我们寻求建议或询问我们的想法时,我们才提出意见或建议。否则,我们需要控制自己不要过早给予建议。

有时候,我们可以建议哀伤的家人或朋友给死者写一封信。例如,一位中年家长可以写一封信给自杀身故的儿子,并尝试写下儿子去世前他或她在关系中的行为或言论可能会有什么不一样。这样,这个人可以以这封信来进行反思,以及了解更多有关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想法。如果这位家长觉得合适,他或她可以替已故的孩子写一封信给自己。通常,这封信可以表达对父亲或母亲的宽恕和慈悲。

在上述的过程中,死者的家人或朋友有时也许能够找到所发生的事情背后的一些意义。这样,他们逐渐从哀伤转向死者的痛苦或更大的使命。在处理完自己的情绪后,他们或许能够站在死者的角度思考。他们亦可能找到生命中新的使命,参与义工活动来行善,比如有些人可能开始领导一个由已故家庭成员组成的支援小组。

面对挚亲的过世,感到悲伤是自然且正常的过程。在经历哀伤的阶段,我们需要拥抱自己的负面情绪和想法。当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这些黑暗,黎明一定会来到的。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一般心理治疗的疗程需要持续多长的时间?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者拥有自恋型人格性格特质及冲动控制问题,他知道自己的性格和经常发脾气的问题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家人,所以主动寻求心理治疗。经过几节的会面后,他开始对导致自己脾气爆发的自动化认知谬误有初步了解。由于他是一个比较急躁的人,在治疗的过程中,他会不断地问到底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全」根治他的心理问题。事实上,这是一条求助者经常问的问题,而且他们也期待他们的问题可以快速地解决。

以中庸之道来寻找「我是谁」

也许很多人在一生中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谁?」。在我的求助人当中,不论是青少年、刚刚成年的年轻人、中年人士,甚至老年人都会问同样的问题,但他们却不知道答案。我的职业是否代表了我?我是否就别人对我外表的评价来定义自己?抑或我脑海里的思想就是我?

照顾我们的内在小孩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是一位购物狂,即使已经负债累累,仍然无法控制自己购物的冲动。她几乎每天午饭时间都会去购物,并经常沉迷浏览网上商店,留意最新推出的服装、手袋或鞋子。每次她到商场,都会有所收获,绝对不会空手而回。事实上,她的家中有很多不同颜色但相同款式的衣服。此外,她更会每天查看那些网上商店的最新库存,确保自己能够第一时间到实体店试身并购买。她的购物狂行为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经济状况和与男友的关系,因为债台高筑而无法为筹备婚礼而储蓄。为什么她明明意识到自己购物狂的倾向已经严重影响生活,仍然忍不住继续疯狂购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