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努力追求慾望及舍弃所有慾望的二分法思维

极简主义在那些崇尚自由与平静的人中越来越流行,我们可能经常看到以这种态度生活的人会放弃生命中的慾望和想要的东西。例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开始奉行以最少的物质来过活,并舍弃所有不必要的物品。极端的是,他毅然辞去收入丰厚的工作,决定成为一位兼职补习老师,以自己的积蓄支持生活。他认为这样就能得到他一直以来所向往的自由与平静。经过深入和讨论后,我们发现在他立志成为一位极简主义者前,他失去了一次晋升的工作机会,以至于他觉得自己当前的职位毫无意义。事实上,他的内心深处非常渴望自己能够升职。对于未能获得这个机会,他亦很担心自己作为公司资深管理人员的地位会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他对升职的愿望是有问题的,因为它源自于对失去地位的恐惧。你认为获得晋升的愿望本身有问题吗?我们是否应该放弃任何争取成就的慾望来换取自由与平静?

根据临床心理学家Tara Brach所指,我们对自己的慾望和需求的自然倾向并不是问题所在。事实上,这些愿望和需求激励我们为实现目标而奋斗和健康地与他人竞争。例如,我们会为了获得就业机会而通宵达旦地温习,以便通过大学入学的重要考试。我们对于建立一个幸福家庭的渴望会促使我们致力追求一个潜在的配偶,愿意花上很多时间和他或她在一起。当带着这些愿望,我们就成为可以为社区和家庭作出贡献的成员。另一个例子是一个人可能很努力地成为一家跨国公司的领导者。有了这个慾望,这个人就可以在所在的领域一展所长,带领团队继续发展和创造。以上提到的都是作为人类有慾望和需求的光明面。从这个意义来说,我们的慾望本身亦没有问题。

那么,拥有慾望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人们会变得执着于放弃所有慾望?事实上,当我们倾向执着于自己愉快的经验和个人财产时,就很容易被困于自身的慾望和需求中。例如,上述提及那位致力成为跨国公司领导者的人对权力的慾望或许不会有问题,因为这展现了慾望具备建设性及积极的一面。但是,如果一个人执着于自己所拥有的权力,沉迷于以自私的方式来维持权力时,他或她就会被自己的慾望所束缚。当一个人希望极端地奉行简约主义来生活,或许会被限制个人职业发展和无法暴露于各种的生活体验中。

Tara Brach 建议我们采取中庸之道来控制我们的自然需求。按照她所说,我们可以尝试采取「不被它佔据、也不会抗拒它」的态度来与自己的慾望联系起来。透过静观,我们可以培养对慾望产生的觉察,并认识到自己那些与慾望和需求相关的身体感觉和思想。这样,我们可以延迟对这些慾望的反应,以及接受作为人类的自然需求。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就能够在自由地追求慾望和完全放弃它们的陷阱之间取得平衡。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电影「劫后重生」如何告诉我们在面对第三波疫情时需要保持韧性?

当我想到香港人在面对第三波疫情时,脑海中不禁浮现出电影「劫后重生」(Cast Away)。这套电影于二零零零年上映的,讲述一个人在飞机失事后拼命地在一个无人岛上生存了四年。在电影中,Chuck Noland (Tom Hanks饰)的未婚妻期待他会在除夕回来,但可惜最后这个想法落空了。在第三波的疫情爆发前,我们对疫情好转或稳定下来的期望被破坏了。这种不能预测并转坏了的情况可能会打击了我们,令我们感到十分无助。

拥抱寻找生活的意义和追求真实性的阴暗面

我的其中一名求助人任职于一间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层,收入不俗而且拥有很高社会地位,但是他却因认为自己被当前的工作困住了而感到沮丧和焦虑。除此之外,他还发现自己在升职的这一年后对工作完全提不起劲。由于现时任职更高的职位,便需要面对愈来愈多的办公室政治。他亦需要带领团队负责一些他不感兴趣的重要项目,令他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他认为自己被困住了的原因是他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家人都是依靠他的收入来生活,只好硬着头皮继续留下来。事实上,当他面对这个情况的时候,他不停地问自己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Simone Biles的退赛告诉我们「有问题也没关系」

美国体操运动员、四枚奥运金牌得主Simone Biles 在 7 月 27 日宣布退出东京奥运会体操团体赛决赛项目。她解释退出比赛的决定是希望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不再只顾满足他人对自己的期望。她承认自己原先想假装没有受压力的影响,让自己继续比赛。然而,在面临如此巨大的压力下,她最后决定把自己的健康和幸福放在首位。事实上,Simone Biles对于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抱持开放的态度,并没有选择逃避。在Simone Biles的童年时期,因为母亲有吸毒和酗酒的习惯,以及多次被监禁,令她在经历不少创伤。由于体操训练会使她的身形变得臃肿,因此她在学校受到不少同学的欺负和嘲笑。此外,她也是一名专注力失调多动症(ADHD)的患者,需要透过服用药物来处理相关的问题。对于她退出比赛,你会如何评价她的决定?到底在奥运会上赢得金牌比保持心理健康更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