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观点取替和以整全角度的思考如何有助我们培养幸福感?

在人际关系中,人们都会普遍地把对方视为「好」或「坏」。对某些人来说,当发现自己的密友有缺点时,他们会认为这是无法接受的。例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发现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当着其他朋友面前说自己的不是。她认为这位朋友没有把她当作最好的朋友,并且背叛了她。于是,她决定疏远这位朋友,以及在那个共同的社交圈子中逐渐弧立自己。我的这位求助人无法从不同的角度和整全的模式来感知现实,事实上,她运用了二分法的思维,只能够分析当前情况的其中一部份,没有以整全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她的二分法思维和原子分析令她难以培养上丰盛的人际关系和发展成功的事业。她如何能够学习新的思考模式来增强生活中的幸福感?

首先,这位求助人需要明白在不同的场景或不同的人士,都是存在两极性(polarity)。对她来说,她需要学习在同一个情况或同一个人身上,总有「好」与「坏」存在。例如,她最好的朋友可能在别人的面前说了她负面的评价,但这位朋友可能在其他的情况下也有机会对她作出正面的评价。事实上,在她最好的朋友的心目中,嫉妒或和钦佩的感觉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在某些情况下,她的朋友可能会为我的求助人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就而感到自豪。但是在另外一些情况下,这位朋友可能会妒忌我的求助人获得成功,便把一些负面特质归因于我的求助人。

其次,我的这位求助人需要培养一种从整全角度看起来事物的心态,这对她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事实上。与其把事物独立地看待,她需要了解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当她孤立地解释那位好朋友的行为或反应是不完整的,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其他的因素。这种原子化的分析实际上阻碍了她看清事物的现况,以及扭曲了她对现实的看法。譬如,我的求助人可能在过去曾经不礼貌地对待那位最要好的朋友,才导致对方妒忌她。此外,她亦有机会在社交平台不停地自吹自擂自己的生活有多好,没有考虑到这些行为有机会让其他人感到嫉妒或不愉快。结果,她的好友与其他朋友在社交聚会中评论她的行为时,便作出了一些负面的评价。透过以整体的方式看待事物,我的求助人可以意识到她自己是如何促成好友的行为。

最后,我的求助人亦需要明白世界上的事物是会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在任何的情况下或对于任何人来说,不同的因素时时刻刻都在产生相互作用。因此,在在任何情况或个人中,她都不可能以稳定或僵化的性质来进行分析或阐释。由于她只能够看到部份的情况,在有限的角度下便难以分析整体的状况。她需要明白任何事物或个人都会不断变化的重要性。事实上,她和那位好友的关系也会因为不同的因素而不停变化,包括个人的心理健康或职业状况等。

我们可能习惯以二分法或原子论的方式来分析或解释当前的情况或身边的人,假如我们渴望从生活中培养幸福感,便需要采取另一种的方式,以多角度和整全的模式来看待事物。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如果父亲或母亲拥有自恋型人格,会对子女有什么影响?

你会感到自卑和持续性地焦虑吗?你会不停认为自己被困在有毒的关系中吗?你是一名完美主义者或事事都希望超额完成?你会倾向因为信任的问题而与别人疏远吗?如果你对于以上其中一些的问题的回答有「是」的话,你可能受了一位或是两位自恋型父母的影响。具有自恋型人格的父母有什么特质?

觉察与自我有关的成瘾陷阱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拥有Facebook 或 Instagram 等的社交媒体帐户,并会不时发怖与自己的休閒生活、成就、社交聚会或重要纪念日有关的帖文。当我们获得别人的「讚好」或是正面的评论时,我们会有满足的感觉。事实上,这些「讚好」和正面的评论会刺激大脑中的奖励系统并释放多巴胺,令我们有愉悦感。我们会不断地检查手机应用程序弹出红色圆圈的讯息提示,由于这是奖励性的经验,因此我们会更频繁地发怖帖文,却忽略了自己实际上是渴望大脑释放出更多的多巴胺来寻求兴奋的感觉。

13 周年的反思——无止境的蜕变

当我回顾自己成为临床心理学家二十年的历程,我发现自己在进行心理治疗的道路和方式不断地发展成长。今天是我私人执业的十三周年,回望过去,这趟旅程充满各种的挑战和祝福。我在遇到的数千位求助人身上学到不少有关人生的种种,他们让我学会谦卑和灵活性。正正因为他们每个人都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我亦逐渐了解到心理治疗的确揉合了科学和艺术的元素。我作为一位临床心理学家,一方面是受专业培训后以科学实证为基础来为他人进行心理治疗。另一方面,基于每个人的独特性,我需要学习心理治疗的艺术,就是以灵活和具创造性的方式来进行。事实上,没有单一类型的心理治疗能够满足每个求助者的需求。也就是说,在心理治疗中,没有一种方法能够适合所有人,因为求助者的需要都是多样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