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照顾我们的内在小孩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是一位购物狂,即使已经负债累累,仍然无法控制自己购物的冲动。她几乎每天午饭时间都会去购物,并经常沉迷浏览网上商店,留意最新推出的服装、手袋或鞋子。每次她到商场,都会有所收获,绝对不会空手而回。事实上,她的家中有很多不同颜色但相同款式的衣服。此外,她更会每天查看那些网上商店的最新库存,确保自己能够第一时间到实体店试身并购买。她的购物狂行为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经济状况和与男友的关系,因为债台高筑而无法为筹备婚礼而储蓄。为什么她明明意识到自己购物狂的倾向已经严重影响生活,仍然忍不住继续疯狂购物呢?

对于她无法减少冲动购买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她对自己只有一个想法,也就是说,她认定自己在整体上是一个购物狂和存在缺陷的失败者。结果,她决定透过限制自己的生活来摆脱购物狂的倾向,以及尝试停止购物的行为。然而,当她越企图利用一些具体的策略来阻止疯狂购物的行为,她的冲动购买却愈频繁。也许她在短时间内阻止自己冲动购物,可是这种强迫行为会反复出现。最后,她放弃尝试限制自己,认为自己彻底地失败了。

如果这位求助人尝试与自己的内心世界取得联系,可能会发现她内心还有其他部分是不渴望冲动购买,甚至想为她的未来储蓄更多金钱。事实上,她的购物狂倾向可能是以适应不良的方式来应对一些更深层的问题的表现。经过彻底的探索,这位求助人可能会觉察到自己疯狂购物的行为可能由于自己与家人和朋友缺乏联系所导致。在她的童年和青春期,她从未得到父母的认可。而在高中的时候,她亦被同学欺负和排斥。事实上,她的内在小孩对于被认可、被爱和社交联系的需求并没有在她的一生中得到满足。由于她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她便开始沉迷于购买衣服、手袋和鞋,希望透过投资于自己的外表来获得他人的认可。从这个意义上,购物狂是她内在小孩的一部分,努力满足自己从小都未被满足的需求。

透过静观和自我慈悲,这位求助人需要与她的内在小孩保持联系。当她试图面对自己的这一部分,她需要以一种充满爱和关怀的态度来看待自己。通过不苛刻禁止自己购物,以及避免对自我作出批判,她便能以一种新的方式看待自己。她学会了在生活中与其他人重新建立联系,照顾这一部分的内在小孩,例如,她可以参与不同的社交聚会与朋友和家人重新建立联系,接受心理治疗,处理那些在过去童年和青春期的创伤。当她逐渐地接受自己内在小孩和购物狂的部分,将更有能力控制自己的冲动购买.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觉察和照顾的内在小孩,如果我们能够接受自己的问题,才可以更有效地处理那些更深层和核心问题。这样,我们才可以更有能力拥抱真实的自己。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如果父亲或母亲拥有自恋型人格,会对子女有什么影响?

你会感到自卑和持续性地焦虑吗?你会不停认为自己被困在有毒的关系中吗?你是一名完美主义者或事事都希望超额完成?你会倾向因为信任的问题而与别人疏远吗?如果你对于以上其中一些的问题的回答有「是」的话,你可能受了一位或是两位自恋型父母的影响。具有自恋型人格的父母有什么特质?

觉察与自我有关的成瘾陷阱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拥有Facebook 或 Instagram 等的社交媒体帐户,并会不时发怖与自己的休閒生活、成就、社交聚会或重要纪念日有关的帖文。当我们获得别人的「讚好」或是正面的评论时,我们会有满足的感觉。事实上,这些「讚好」和正面的评论会刺激大脑中的奖励系统并释放多巴胺,令我们有愉悦感。我们会不断地检查手机应用程序弹出红色圆圈的讯息提示,由于这是奖励性的经验,因此我们会更频繁地发怖帖文,却忽略了自己实际上是渴望大脑释放出更多的多巴胺来寻求兴奋的感觉。

人格障碍与不忠的关系

我们不时会在戏剧或电影里看到有关对伴侣不忠或出轨的情节,事实上,这些情况可能比你想像的普遍得多。根据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的其中一篇文章所指出,超过一半的男性和女性都承认自己曾经在亲密关系中出现不忠的行为。也就是说,我们比自己想像中更容易受到不忠的影响。不同因素会影响一个人出轨的可能性,而其中一个因素可能是与人格障碍或某些人格障碍的特征有关。实际上,患有某些人格障碍的人更有可能在关系中出轨或作出对伴侣不忠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