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一趟没有尽头的旅程——由私人执业十二周年到去除精神疾病污名化

2020年9月28人是我私人执业的十二周年,这标志着新一页的里程碑。我和我的助手Lap正筹备在来年实行一项新的计划,我们将会透过不同的方式为大家提供更多有用的心理学知识和见解。从我们过去一年的网志和为公众所举办的讲座,我们知道大家都欣赏我们为大家提供有趣而有用的心理学知识所作出的努力。

在过去二十年的临床心理治疗的经验中,我获得了很多因应各种精神疾病及心理问题的心理评估和治疗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很多人可能认为我的知识和技能都已经十分完善,并能处理所有复杂的个案。大家可以说我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但是我想澄清一下,事实上我仍然处于学习、发展和进化的阶段。在我日常的工作中,我仍然透过与我的求助人、朋友和大自然互动来获得新的见解和想法。

就像「自我」中的「英雄之旅」(请参阅9月25日的网志)一样,我的临床实践是不会有最终的版本。在学习和对求助人进行心理治疗中学得愈多,我就愈理解到自己的愚昧。透过我的反思和探索,我的心理治疗模式才会不断得到修正。这样,私人执业对于社会和有需要的人的有利发展是没有止境的。这是一趟没有尽头的旅程!

在成立十二周年的日子,我邀请大家一起反思自己为「自我」所设立的限制。传统的教育和智慧令我们倾向认为自己需要探索真正的「自我」,但正因为我们一直尝试寻找真正的「自我」,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和进化的可能。的确,自我觉察和自我理解对于我们的福祉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但是,在我们获得有关「自我」的知识后,我们不应该限制自己的可能性。

我经常告诉那些被诊断患有某种精神疾病或人格障碍的求助者不要通过「标籤」来定义自己。去污名化对于那些患有精神疾病的人走出框架,并发展成为新版本的自己非常重要。例如,曾经一位患有强迫症、广泛焦虑症及社交焦虑症的求助人告诉我他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一位临床心理学家,我感到十分鼓舞。

对于那些没有精神疾病但倾向以限制的思想框架来限制自己的生命的人来说,也是如此。在这个时代,我们面对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我们需要从自己的舒适区走出来,探索解决难题和适应新的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只有怀着踏上永无止境的旅程的心态,我们才可以摆脱自己所预设的框架,不断进化成为新版本的自己。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社交圈子中的冷漠可能与发展时期创伤有关

我很多求助人也有着不同程度的社交焦虑。有些是很成功的专业人士或商人,他们具有足够的社交技巧及能够与其他人相处融洽。有些则是倾向回避与他人接触,甚至完全断绝社交联系。表面上,有社交焦虑的人会倾向在某些社交圈子中疏离自己,亦非常害怕别人对自己作出负面评价。他们倾向认为别人对他们的社交表现寄予很高的期望。他们在社交聚会后常常感到非常疲倦,及后亦需要一段长时间休养。

移民的挑战──勇气令我们变得更强大

在最近两年,愈来愈多的香港人正在考虑移民到其他国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时都会有朋友与自己分享移民的想法和计划,甚至有些朋友在没有任何准备下便离开了。不同年龄层的人如果在缺乏规划和社会资源下移居到一个新的地方生活,也许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例如,年轻人可能会有经济上的压力,担心自己在外国没有稳定的工作来维持生计;中年人可能需要放弃原本安稳的生活而离开家乡,除了为子女适应新的成长环境而担忧,又要考虑是否带同年长的父母移民而烦恼。

二分法思维扭曲了我们与他人分离性的感知

作为人类,我们都难以避免对一些与自己不相同的人作出自动化的批判。我们倾向批评别人做了那些我们不认同的事情或没有作出我们认为必要的行为。例如,一位女士对于表弟的太太没有出席农历新年期间的家庭聚会而作出了负面的评价。她不断地批评表弟的太太不懂得尊重长辈,说了不少中伤对方的说话。另一个例子一位母亲认为儿子十分反叛和不正常,原因是她的儿子无视自己的反对,继续与一位男同学交往。这名母亲向心理学家寻求协助,希望能够改变儿子的性取向。 在我们尝试理解自己对他人的自动化批判前,可以先了解一个关系概念。当我们试图对他人作出判断时,会倾向考虑到这个人与自己或其他人的不同之处。我们会把这个特定的人与整个群体(该群体可以由两个或更多的人数组成)之间建立界限,从而进行区分。譬如,以上所提及的那位女士把表弟的太太与全家人区分开来,在彼此之间建立了界限。在另一个例子中,那位母亲把自己同性恋儿子与其他异性恋者区分开来,认为自己的儿子不正常。事实上,矛盾的是,当我们创造差异时,所建立的界限实际上会把双方连系起来。例如,那名女士会以「姻亲关系」把自己和表弟的太太分隔开来,因为表弟的太太不是属于「直系亲属」。然而,这样的界线事实上亦指出自己与表弟的太太也是姻亲关系。而以「同性恋」与「异性恋」的性取向区分他人,这个分隔的界线也将这两类人联系在一起。因此,当试图将两个类别区分,也是一种连系。 当我们理解以上的关系概念时,我们可能会意识到自己批判的对象也是属于群体的一部分和与我们有所联系。如果那位女士意识到表弟的太太也是家庭的一分子,她或许能够从复杂的环境下理解对方的所为或不所为。而如果那位母亲能够理解不同性取向的人实际上是有联系的,有机会意识到儿子并没有异常,只是性取向与她不相同。事实上,如果我们希望更加透彻地了解别人,或以更客观的态度来感知他人的所为或不所为,便需要考虑所有完整的回路和相关的因素。例如,那位女士可以透过审视环境和相关的因素,尝试了解表弟妇为何在农历新年期间缺席家庭聚会。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这位女士或许会发现表弟的爸爸是一名自恋狂,经常操纵表弟和表弟妇。结果,表弟的太太无法忍受面对他而选择不出席家庭聚会。在另一个例子中,如果那位母亲能够深入了解当前的情况,或许会意识到儿子的性取向有机会与部分基因结构有关。这样,她对于儿子选择男生作为伴侣的行为便会更加理解,不会认为儿子是不正常。 透过看到我们与他人之间的界限,我们会发现自己实际上也是在与他们建立联系。当明白到这一点后,我们便会更有动力深入地考虑相关的因素来审视其他人的行为,避免作出一些不合理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