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一趟没有尽头的旅程——由私人执业十二周年到去除精神疾病污名化

2020年9月28人是我私人执业的十二周年,这标志着新一页的里程碑。我和我的助手Lap正筹备在来年实行一项新的计划,我们将会透过不同的方式为大家提供更多有用的心理学知识和见解。从我们过去一年的网志和为公众所举办的讲座,我们知道大家都欣赏我们为大家提供有趣而有用的心理学知识所作出的努力。

在过去二十年的临床心理治疗的经验中,我获得了很多因应各种精神疾病及心理问题的心理评估和治疗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很多人可能认为我的知识和技能都已经十分完善,并能处理所有复杂的个案。大家可以说我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但是我想澄清一下,事实上我仍然处于学习、发展和进化的阶段。在我日常的工作中,我仍然透过与我的求助人、朋友和大自然互动来获得新的见解和想法。

就像「自我」中的「英雄之旅」(请参阅9月25日的网志)一样,我的临床实践是不会有最终的版本。在学习和对求助人进行心理治疗中学得愈多,我就愈理解到自己的愚昧。透过我的反思和探索,我的心理治疗模式才会不断得到修正。这样,私人执业对于社会和有需要的人的有利发展是没有止境的。这是一趟没有尽头的旅程!

在成立十二周年的日子,我邀请大家一起反思自己为「自我」所设立的限制。传统的教育和智慧令我们倾向认为自己需要探索真正的「自我」,但正因为我们一直尝试寻找真正的「自我」,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和进化的可能。的确,自我觉察和自我理解对于我们的福祉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但是,在我们获得有关「自我」的知识后,我们不应该限制自己的可能性。

我经常告诉那些被诊断患有某种精神疾病或人格障碍的求助者不要通过「标籤」来定义自己。去污名化对于那些患有精神疾病的人走出框架,并发展成为新版本的自己非常重要。例如,曾经一位患有强迫症、广泛焦虑症及社交焦虑症的求助人告诉我他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一位临床心理学家,我感到十分鼓舞。

对于那些没有精神疾病但倾向以限制的思想框架来限制自己的生命的人来说,也是如此。在这个时代,我们面对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我们需要从自己的舒适区走出来,探索解决难题和适应新的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只有怀着踏上永无止境的旅程的心态,我们才可以摆脱自己所预设的框架,不断进化成为新版本的自己。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反思——无助与希望之间的角力

在最近几个星期,新型冠状病毒的确诊数字急剧上升。很多人可能认识一些正在等待病毒检疫测试结果、接受强制检疫或家居隔离、甚至已被确诊感染的人士。即使没有这些经历,面对着如此多的不确定性,我们也许感到强烈的无助感。例如,我们可能会时常担心在街上或工作的地点遇到隐形带菌者。而对于那些正在接受强制检疫的人士,他们也难免感到被弧立、限制和歧视。

苦难的两枝箭

每个人都知道生活中的痛苦是无可避免的,例如疾病造成生理上的痛楚,又或是因失去而感到悲伤的心理痛苦。相信没有人会否定他们曾经在生理或是心理上遭受痛苦的经历。为什么有些人在经历那些无可避免的痛苦时显得如此平静甚至全然接受,但有些人却在面对痛苦时变得如此惶恐不安?

在这纷乱的世界中拥抱无常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一年前患上癌症,她过去一直都非常健康,在被诊断患病前也一直恒常地规锻炼身体。四十多岁的她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稳定的事业,亦没有太多的工作压力,患上癌症是的确出出乎她的意料。治疗的过程为她带来不少创伤,治疗所带来的各种副作用令她变得虚弱,体重亦明显减轻,身体出现恶化的情况。经过多个月以来的治疗,她的情况得以舒缓,可以逐渐恢复工作和正常生活。然而,在她的病情得以舒缓后,她觉得新的生活模式变得难以适应。她还认为自己因为患病而变成一个有缺陷的人,经历无比的沮丧。由于她可能无法回复以往丰富而积极的生活,她因此而感到羞耻。此外,即使与肿瘤科的医生会面跟进情况,亦会让她经历高水平的焦虑。事实上,患上癌症后的她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她,时光无法倒流。她不能再重新过上往日的生活,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她如何可能以平静的心态来接纳和适应这个新的「自我」?她要怎样做才能继续过着快乐和满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