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精明能干的人也有机会戴着微笑抑郁的面具

当我们看到有人突然在毫无预兆下自杀,可能会感到非常震惊。通常,这些人或许在别人面前总是表现得开朗、善于交际和能干。然而,在这些表面形象的背后,他们可能正在经历抑郁和焦虑情绪,或是对自我和他人产生负面的认知。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最近发现他被一位很好的朋友背叛。在没有直接对质的情况下,我的求助人开始疏远对方,并减少恒常地与对方见面。可是,他的这位朋友却不断散播一些有关他的负面谣言,促使在他们的共同朋友圈中的有人对我的求助人产生误解。结果,他逐渐地被这些朋友孤立,更因为自己没有做过任何事但被这样对待而感到委屈。我的这位求助人是一位精明能干的绅士,一直有着非常积极正面的个性,并确信自己需要一直在他人面前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事实上,即使被其他朋友误解和冤枉,他也认为自己需要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但是,他的内心深处却感到沮丧和孤独。他认为没有人理解他,开始产生自杀的念头。

这位求助人的抑郁倾向被掩饰起来,也就是人们常称的「微笑抑郁症」。患有微笑抑郁症的人可能担心,如果他们表现出抑郁和悲伤的情绪,只会为身边的人带来负担。这些人亦有机会具备完美主义的特质,导致他们觉得抑郁是软弱的表现。事实上,他们无法接受自己的抑郁状态,渴望隐藏自己的负面情绪。有时候,人们可能受到社交平台上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描绘所影响,很容易觉得自己是唯一经历抑郁情绪并感到被孤立和孤单的人。微笑抑郁症的风险之一是自杀风险较高,因为患上的人大多都是高功能的人,他们更有能力执行企图自杀的计划。对于那些从表面看来很正常但或许因压力和逆境而感到抑郁的人,我们可以如何提高警觉?

如果我们怀疑身边的某人可能患有微笑抑郁症,可以尝试观察一些不太显着的迹象。譬如,这个人的体重或食慾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或是留意到他或她对以前喜欢的活动不再感兴趣。有时候,我们亦有机会观察到这个人变得容易烦躁和激动。如果是这样的话,劝导这个人谘询心理学家进行正式评估和治疗是非常重要。

对于那些一直习惯在别人面前展现「最好的自己」的人来说,培养自我意识是很重要的。当我们在大部分时间长期扮演着表面形象的角色时,就可能会相信它反映了我们真实的身份。我们可以透过练习静观来觉察自己不断变化的思想、感受和情绪。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也许能够意识到在自己开朗、善于交际、能干的性格的深处,可能藏着一个未被照顾到的抑郁部分。适时放下我们的面具,以及接触自己真实感受有助我们连结自己的内心,这是很重要的。这样,我们才能活出真实的自我并拥抱自己脆弱的一面。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反思——无助与希望之间的角力

在最近几个星期,新型冠状病毒的确诊数字急剧上升。很多人可能认识一些正在等待病毒检疫测试结果、接受强制检疫或家居隔离、甚至已被确诊感染的人士。即使没有这些经历,面对着如此多的不确定性,我们也许感到强烈的无助感。例如,我们可能会时常担心在街上或工作的地点遇到隐形带菌者。而对于那些正在接受强制检疫的人士,他们也难免感到被弧立、限制和歧视。

述情障碍及身心症状

在我的临床工作中,我不时遇到一些求助人在没有物理病因下患有长期痛症。透过全面的临床面谈,我发现很多这类的求助人都患有述情障碍。述情障碍是指难以识别和描述个人的情绪,及从自己的身体感觉分辨各种情绪。促成这种性格结构的发展有多种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童年早期的发展环境和创伤等等。

两种与永续存在的自我有关的幻象

使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不时会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朋友发布不同类型的照片,例如自拍照、社交活动、成就或任何关于自己的东西,希望获得「讚好」或正面的评价。对于一些普通的用户而言,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有关自己正向的身分是没有问题。当一个用户透过社交媒体来创造正面的自我形象,有助与朋友建立正面的联系和从他人身上获得正向的反馈,有助加强一个人的正面自我形象。事实上,大部分的用户都明白自己并不是比他人优秀,亦能够感知现实来看待自己。然而。当一个人在社交媒体上过度发布与自己相关的资讯,在获得大量的「讚好」和正面评价后觉得自己比他人优越,这样的情况便令人担忧。在佛教心理学中,这可能与一个人抓住与永续存在的自我比他人优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