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作为创伤倖存者,你和治疗师之间的关系是否有利于疗癒伤痛?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可能都曾经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创伤。受追求成就和完美主义的文化影响,于童年遭受父母的批评和被要求达到高标准是很常见。由于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阴暗面,因此无可避免地面临一些不易察觉或激烈的欺凌。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可能还记得自己曾经欺负过某人。如果是这样,心理治疗师是否有可能没有任何童年创伤和相关的心理问题?若然答案是「否」,只关注接受服务一方的心理创伤和精神障碍的症状或许不是最佳的选择。然而,人们普遍认为治疗师比求助人更为权威和了解得更多,并且只负责解决求助人的疾病和问题。事实上,治疗师也有机会未能注意到他或她的个人性格特质和盲点。因此,创伤倖存者在心理治疗中感到被误解并不罕见。

在创伤知情的模式中,个人心理治疗被视为一段二人关系。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协作的过程,涉及治疗师和求助人的个人特质、心理问题和治疗期间当下心理状况的相互作用。这个交互的过程是动态的,即是它可以有无限数量的结果和形式。有趣的是,二人关系中双方都有自己的主观看法。对治疗师来说,能够理解这两种主观观点的互动是非常重要。事实上,治疗师最重要的觉察之一是治疗关系中的权威结构。如果治疗师未能注意到自己在与求助人的互动中展示专业权威的倾向,那么他或她的专业身分有机会随个人权威的角色而受影响。尽管治疗师应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治疗中提供指导或方向,但人们很容易认为自己在关系中拥有权威。有时候,这种单方面的关系可能会模仿亲子关系,并有机会对治疗结果产生影响。
创伤倖存者如何知道自己的治疗师正在进行对他们疗癒伤痛的心理治疗?就二人关系的模式而言,让求助人感到治疗关系中的合作关系是很关键。对治疗师来说,能够与求助人协作定立目标和治疗方法尤其重要,并需要让求助人感受到权力平衡。如果求助人觉得关系中存在阶级分别,那就是一个危险讯号。在二人关系的治疗过程中,求助人会被赋予权力,从而建立更多的韧性和增强力量。治疗师可以确立求助人的感受和体验,以及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治疗师亦可以尝试谦虚地了解求助人的主观经验,并明白到对方所经历的痛苦可能永远都不会被完全理解。
作为创伤倖存者,寻求心理治疗服务的帮助已经是一种勇敢的行为。在这段充满不确定性的疗癒之旅中,你值得治疗师的尊重和体谅。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为什么静观近年如此受欢迎?练习静观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静观练习近年在很多国家兴起,不论是有需要人士或是大众都可能会参加一些静观课程,例如静观减压课程(MBSR)或是静观认知治疗(MBCT)。世界各地的学校也逐渐引入静观为新的科目,致力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商业机构亦在企业培训的计划中加入静观的元素,透过静观改善员工的心理幸福感和改善他们的工作表现。到底静观是什么?为什么静观变得愈来愈受欢迎?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身份认同问题和不稳定的人际关系

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患者的两个核心特征是身份认同障碍和经常处于不稳定的人际关系,他们拥有持续不稳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意识。在心理学上,「自我」或身份是个人在自我反省过程中对于自己的概念。事实上,根据美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心理学家William James的说法,「自我」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包括物质自我、精神自我、纯粹自我和社会自我。物质自我是指我们的身体存在于世界上;精神自我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内在和主观感觉,也就是心理层面上的自我;纯粹自我是个人在不同时间和背景下对自我的感觉有连贯性;社会自我就是在与其他人的关系中获得自我形象的认可。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对于整合以上不同层次的自我会遇到不少困难,因此未能建立一个稳定和整合的自我。他们无法建立连贯的自我叙事,难以回答「我是谁?」或「我需要什么?」之类的问题。

从脑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心理治疗是什么?

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在我执业的二十年里,不少人都问过我相类似以下的问题,包括「心理治疗只是閒聊吗?」或是「心理治疗中的聊天与我和家人及朋友之间的閒聊有什么不同?」。事实上,这样的问题就好像问及「专业摄影师的拍照方式和我用iPhone 拍照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两者都忽视了临床心理学家和专业摄影师的专业,以及当中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