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以适度的开放态度来拥抱我们的焦虑和恐惧

焦虑和恐惧这两种情绪常常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从功能上来看,两者都能够在我们面对威胁和危险时为我们提供讯号。根据我的临床经验,求助人往往倾向执着于完全消除他们的焦虑和恐惧,因为它们会令人感到厌恶和不适。对于那些患有社交焦虑症的人来说,焦虑和恐惧的情绪可能会成为他们拖延进行暴露于社交活动练习的借口之一。他们经常说,只要他们的焦虑和恐惧消失,他们就会尝试重投各式各样的社交活动。然而,每当他们开始与治疗师谈论开始暴露于社交事件的练习时,就会体验到预期性的焦虑。结果,他们担心自己的焦虑水平会不断上升,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开始暴露练习,他们无法容忍那些于练习中所构想的威胁而产生的焦虑和恐惧。我们如何能够面对自己的焦虑和恐惧,以及勇于走出舒适区?

首先,重要的一点是以开放的心态拥抱焦虑和恐惧并不意味我们任由自己让这些情绪升级。为了开放地体验自己的负面情绪,我们需要学习有效调节情绪的技巧。例如,当我们暴露于引发焦虑或恐惧的事件并被焦虑和恐惧所淹没时,需要练习紮根的技巧来安稳心神。即使是体验积极的情绪,如快乐和愉悦,我们亦需要避免让自己沉迷于其中。假如我们沉迷于体验快乐和愉悦,就有机会对出现成瘾的倾向。这些习惯在适度的水平下进行是无害的,例如是游戏或应酬喝酒。

鑑于几乎所有的负面情绪对很多人来说也是不愉快的经验,因此我们的本性会避免经历这些情绪或试图压抑它们。例如,我有很多患有社交焦虑症的求助人在进行暴露练习时都会不断地拖延,借此避免经历焦虑和恐惧。事实上,为了能够面对自己的焦虑和恐惧,我们需要勇敢地培养一种开放的心态来体验这些情绪。透过培养慈悲,我们学会拥抱这些情绪,而不是压抑它们。在练习自我慈悲的过程,我们通过承认自己感到焦虑或恐惧而停留于中间。同时,我们不会判断当前的情绪是好还是坏。我们亦放弃压抑它们的冲动,并保持开放的心态去体验内在发生的一切。这种做法对于积极正向的情绪也是一样。例如,我们不会因为担心上瘾的可能性而试图避免体验幸福或快乐。我们能够于购物或吃甜点时拥抱快乐和愉悦,而非过度沉迷于这些活动。

对于我那些患有社交焦虑的求助人,我通常会鼓励他们勇敢地坦诚面对他们的焦虑和恐惧。我会以不同经验来向他们解释适度的概念。对他们而言,重要的是他们需要意识到自己倾向避免经历焦虑和恐惧。另一方面,他们亦需要学习有效调节情绪的技巧,以免被焦虑和恐惧所淹没。关键是对我们的经验的开放态度是适度的,这适用于任何一种情绪,例如焦虑、恐惧、快乐或愤怒。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反思——无助与希望之间的角力

在最近几个星期,新型冠状病毒的确诊数字急剧上升。很多人可能认识一些正在等待病毒检疫测试结果、接受强制检疫或家居隔离、甚至已被确诊感染的人士。即使没有这些经历,面对着如此多的不确定性,我们也许感到强烈的无助感。例如,我们可能会时常担心在街上或工作的地点遇到隐形带菌者。而对于那些正在接受强制检疫的人士,他们也难免感到被弧立、限制和歧视。

述情障碍及身心症状

在我的临床工作中,我不时遇到一些求助人在没有物理病因下患有长期痛症。透过全面的临床面谈,我发现很多这类的求助人都患有述情障碍。述情障碍是指难以识别和描述个人的情绪,及从自己的身体感觉分辨各种情绪。促成这种性格结构的发展有多种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童年早期的发展环境和创伤等等。

两种与永续存在的自我有关的幻象

使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不时会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朋友发布不同类型的照片,例如自拍照、社交活动、成就或任何关于自己的东西,希望获得「讚好」或正面的评价。对于一些普通的用户而言,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有关自己正向的身分是没有问题。当一个用户透过社交媒体来创造正面的自我形象,有助与朋友建立正面的联系和从他人身上获得正向的反馈,有助加强一个人的正面自我形象。事实上,大部分的用户都明白自己并不是比他人优秀,亦能够感知现实来看待自己。然而。当一个人在社交媒体上过度发布与自己相关的资讯,在获得大量的「讚好」和正面评价后觉得自己比他人优越,这样的情况便令人担忧。在佛教心理学中,这可能与一个人抓住与永续存在的自我比他人优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