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面对不确定性,我们更加需要拥抱自己的无知

近日,香港第五波疫情变得十分严峻,加剧了很多人的焦虑和恐惧。由于情况暂时仍然未受控,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需要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不少人都害怕受到感染,又担心有可能被送到隔离营。对于那些面临失业或公司倒闭风险的人士来说,他们也感到非常忧虑。一众家长也有机会因孩子需要提前放暑假而苦恼,为子女安排日常活动而承受莫大压力。面对疫情不断的扩散,中年人士都非常担心年迈父母的健康。事实上,第五波疫情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多未知之数,面临眼前的所有不确定性,我们如何才能保持冷静地应对这些挑战?

我们部分的恐惧和焦虑是与自己对事物的误解相关,也就是说,我们可能会认为自己能够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或能够控制事态的发展。然而,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想法,即认同自己有能力驾驭大自然和其他所有的环境因素。为了能够保持平静,我们需要面对一个现实,就是没有人能够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是无法完全控制自己的未来,原因是能够影响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当然,在某程度上,我们仍然可能透过一些方法或作好准备来控制部分的未来,以寻求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但是,我们亦需要明白即使我们如何努力,也难以避免在生活中面对不确定性。

除了对安全和舒适的渴求,我们对于控制和寻求可预测性的需求与在面对不确定性时所产生令人不适的情绪有关。我们会倾向避免经历焦虑和恐惧,因此在面对这些感觉是会感到不舒服。矛盾的是,面对极端不确定性时,我们越是试图控制,就会经历愈多的焦虑和恐惧。原因是在我们意识到自己仍然无法完全获得完全的控制时,那些永无止境的控制策略让我们更加恐惧和焦虑。相反,如果我们尝试放下对完全掌控的慾望,并在合理的水平下做那些我们能做的事情,便能学会如何面对自己内心深处的焦虑和恐惧。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够在极端不确定性下接受和拥抱自己的这些情绪,它们可能会逐渐消退。虽然这样做不一定能保证我们可以有一个圆满的结果,但是可以减少我们的痛苦,并且让我们能够从容不迫地面对眼前的困难和挑战。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学会平静地面对自己的恐惧和焦虑?就是我们需要以开放的态度来体验这些情绪,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在一定程度改变自己的态度,也就是明白自己在面对不确定性时感到焦虑和恐惧是自然的。这样,我们便能以开放的态度和好奇心来观察和体验这些情绪,并尝试在可接受的水平中紮根地拥抱它们。当我们感到紮根和踏实时,便能安定心神。要培养紮根,我们可以透过加深对自我的认识来增强自己的觉察。我们亦可以学习发展自己对身体及其与物质世界之间的联系的觉察。例如,当你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你可能会感觉到脚部接触地面的感觉和臀部坐在椅子上的重量来培养紮根。我们亦可以进行不同类型的锻鍊来学习提升对身体的觉察,譬如是瑜伽和冥想,让我们观察自己的身体感觉。当我们感到踏实时,便会减少陷入高涨的情绪。此外,在面对恐惧或焦虑时,我们便能减少作出欠缺理性的反应。事实上,如果我们在面对极端不确定性时拥抱自己的焦虑和恐惧,便能减少经历痛苦。

毫无疑问,我们在第五波疫情下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我们需要学习培养紮根,这样才能拥抱内心的恐惧和焦虑。即使我们正在面对各种负面情绪,请您记得您并不孤单,就让我们同舟共济,乘风破浪。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电影《天能》与童年时期创伤的反思

如果你已经看过了电影《天能》,你可能会知道有关逆熵(inverted entropy)的概念——它能够令物体反转并随时间向后移动。在电影中,主角的任务是阻止使用演算机来逆转整个世界,假若演算机的演算法被启动,相信必定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世界亦会被毁灭。事实上,如果可以有意义地使用这些演算法,我会想把它用于逆转我那些成年求助人的童年时期创伤经历。

如何在逆境中培养幸福感?

世界各地的人仍在疫情的影响下努力地回复正常的生活,由于香港的受感染个案减少,不少人都恢复过去喜欢从事的活动,譬如健身活动和瑜伽课程等等,并开始筹备实体的社交聚会。事实上,有些人可能因为疫情所带来的困难(例如失业或是收入大幅下降)而感到十分困扰。结果,这些人可能无法恢复以往喜欢的某些活动,他们如何在当前的逆境中培养幸福感?

我们需要与他人保持健康的界限

我的不少求助人都常常抱怨他们的朋友很少主动找他们聊天或聚会,他们认为自己的朋友只会在有需要的时候才联系他们,往往都是打算寻求帮助或支援才会联络自己。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对于朋友来说并不重要,像俗语所说的「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朋友没有把自己放在较优先的位置。在这个重视网路通讯的时代,人们是否会倾向疏远他人?又或是只在需要对方帮助的时候才联系别人?抑或是我那些经常被朋友忽视的求助人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