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可以肯定那位朋友真的不喜欢我吗?

在我的临床治疗中,不少求助人认为自己对家人或朋友的看法是准确无误。譬如,我的求助人坚持认定自己的其中一位朋友不喜欢自己,因为对方在社交聚会中表现出一些模糊的肢体语言。鑑于这种想法,他在聚会中往往会以不太友善的方式来对待这位朋友。长远来说,这样的行为逐渐令彼此的关系恶化。事实上,对于我们所有人而言,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况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的想法或感受的觉察,便能更容易在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然而,我们真的能够确认自己是拥有「读心术」,并且能够准确地了解他人的想法或感受吗?

让我们一起看看以下这个例子。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对他人的小动作非常敏感,很容易断定对方歧视或不尊重她。有一天,这位求助人与她的丈夫到餐厅用餐,侍应只是给丈夫的杯子倒水,而没有为她倒水。在那一刻,她为此而感到非常愤怒,并马上向餐厅经理投诉那名侍应的服务态度非常恶劣。当我探究她在这件事件中的想法时,她告诉我她认为那位侍应歧视她为女性,完全不尊重她。事实上,这名求助人在小时候受到父母「重男轻女」的性别歧视,因此她认定那位侍应也是一样,不尊重她的性别并感到非常生气。然而,当她向餐厅经理投诉后,那名侍应来到她的餐桌前向她解释,指出自己在为她的丈夫倒水后水瓶已经没有水了,于是她去拿另一个水瓶给我的求助人倒水。

在上述的例子中,我的求助人误解了那名侍应的行为是不尊重和歧视她,好像自己真的能够准确地理解对方的想法。相反,我的求助人的丈夫得到了一个线索,知道自己的太太可能认为那位侍应对她作出性别歧视,但同时他亦知道太太不想他与对方对质。因为当那名侍应向餐厅经理解释自己的行为后,我的求助人已经表现得非常尴尬。结果,他向太太表示理解她的感受,以及身处在一家传统的中餐馆经历这样的感受是可以理解的。他也尝试问太太这是否可能与她感到被歧视有关。他接受了自己可能误解了太太潜在的想法,所以没有直接以自己的推论来面对太太。

我的求助人的丈夫在了解自己或他人的想法方面显然表现得更加成熟,他很清楚知道自己对于太太的行为的感受,并且能够控制自己的脾气。他知道自己的太太在面对这种情况时的潜在想法,同时对自己的阐释保持中立,这对我们与他人建立稳定的关系尤其重要。我们需要了解别人的心理状态,但也需要对自己的推论保持中立。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明白,如果对方没有真正坦率地告诉我们他们的真实想法或感受,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得知他们正在想些什么或经历什么的情绪。有时候,甚至连他们也无法意识到自己实际的心理状态。

要回答这篇文章的题目所提出的疑问,实际上,如果我们的朋友没有刻意表现或直接告诉我们,我们是无法得知对方是否不喜欢我们。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儿童时期的人际创伤的心理治疗

在我心理治疗服务中,比较常见的求助者是经历人际创伤而寻求心理治疗的人士。很多临床问题,包括临床完美主义、依附问题、自我形象低落和自我忽略都有机会与求助者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创伤经验有关。一段健康的母婴关系能够促进小孩安全型依附的发展,妈妈能够敏锐地对婴儿发出的讯号作出反应,在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担当了重要的角色。

从更广泛的意义理解香港人身份认同的发展

自1997年以来,香港人面对这个城市不同方面的变化。很多人在思考香港人所面对的事情时,都会问我有关身份及其发展的问题。到底什么是身份呢?如何能够概念化一个人在生命中的身份发展?当我们把「香港」称为自己的家乡时,可能会透过份享自己的文化或是以独特的叙事来界定自己是香港人。有些人在面对这个城市中一些可以预见的变化时,可能担心会因此而影响正在处于不同生活阶段的香港人的身份发展。事实上,对于香港人这种特殊身份的改变仍然充满很多不确定性。如果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研究身份发展的概念,便有机会意识到任何身份发展都存在许多个人上的差异。

面对逆境是英雄之旅的一部分

美国超级英雄电影《奇异博士》描绘了一位富有而着名的神经外科医生的「英雄之旅」,这位医生就是傲慢的奇异博士。他在一次交通意外中双手受到创伤,令他无法进行手术。在寻求治疗双手的旅途中,他前往卡玛泰姬(Kamar-Taj) 寻求巫师的帮助。经过巫师和古一的培训,奇异博士的双手康复了。奇异博士决心踏上保护地球的旅程。根据美国文学教授Joseph Campbell的说法,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属于自己的「英雄之旅」。这是一段寻求真实自我的旅程,我们能够在生活上做一些比自己更伟大的事情,从而获得内在的满足,感受生活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