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为什么有些人无法忍受独处?

部分我的求助人无法忍受独处,他们时刻都需要别人的陪伴。如果他们是自己一个人住,他们需要在晚上下班后一直与家人或朋友保持联系。在周末的时候,他们不能参与任何单独活动,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人陪伴他们。事实上,这些求助人大多在童年发展时期与父母的关系出现不少问题。他们不是受到父母情感或身体上的虐待,就是被剥夺情感上的支持和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机会。为什么童年时期的虐待或情感上的剥夺会令我那些求助人难以培养独处的能力?

根据专门研究客体关系理论和发展心理学而闻名的精神分析学家Donald Winnicott的说法,那些对依恋对象有信心和具有安全感的儿童能够发展独处的能力,也是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展现情感成熟的标志。如果母亲或主要照顾者能够培养孩子对自己的信任,即是当孩子需要自己的时候他或她便会出现,那么孩子将更有能力在没有焦虑的情况下探索环境和独自进行体验。当孩子逐渐长大,母亲或主要照顾者人不必一定需要陪伴在旁。如果他们能够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安全感,他们就能成为孩子内在世界的其中一部分,让孩子可以依赖这些内化的依附对象。这样,在这种安全型依恋模式下长大的成年人,由此他们在情感上已经发展成熟,便能够独处并且从事单独进行的活动。

随着与母亲或主要照顾者发展安全的依恋模式,孩子亦能逐渐发展与自己内心感受建立联系能力。也就是说,这个孩子在成年后能够理解自己的真正需要或知道自己渴望得到什么。他们不会过分只为了达到他人的期望而去顺从,亦不太渴望取悦别人。事实上,独处的能力与个体探索自我和了解自己的感受、需求和冲动的能力相关。作为一个成年人,这是能够独自进行单独活动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

对于那些有轻微独处困难的人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习培养与内在自我建立联系。静观练习(如静坐和身体扫瞄)和艺术创作(如绘划或陶瓷创作),都有机会让人培养更多的自我觉察和有助进行自我探索。事实上,梦境也是一个让人探索或自我发现的门户。透过探索内心的自我,我们便能更容易接触到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和想法,从而作进一步的整合和反思。这样,我们便更能享受独处的时光和发挥所有的潜能。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儿童时期的人际创伤的心理治疗

在我心理治疗服务中,比较常见的求助者是经历人际创伤而寻求心理治疗的人士。很多临床问题,包括临床完美主义、依附问题、自我形象低落和自我忽略都有机会与求助者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创伤经验有关。一段健康的母婴关系能够促进小孩安全型依附的发展,妈妈能够敏锐地对婴儿发出的讯号作出反应,在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担当了重要的角色。

从更广泛的意义理解香港人身份认同的发展

自1997年以来,香港人面对这个城市不同方面的变化。很多人在思考香港人所面对的事情时,都会问我有关身份及其发展的问题。到底什么是身份呢?如何能够概念化一个人在生命中的身份发展?当我们把「香港」称为自己的家乡时,可能会透过份享自己的文化或是以独特的叙事来界定自己是香港人。有些人在面对这个城市中一些可以预见的变化时,可能担心会因此而影响正在处于不同生活阶段的香港人的身份发展。事实上,对于香港人这种特殊身份的改变仍然充满很多不确定性。如果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研究身份发展的概念,便有机会意识到任何身份发展都存在许多个人上的差异。

面对逆境是英雄之旅的一部分

美国超级英雄电影《奇异博士》描绘了一位富有而着名的神经外科医生的「英雄之旅」,这位医生就是傲慢的奇异博士。他在一次交通意外中双手受到创伤,令他无法进行手术。在寻求治疗双手的旅途中,他前往卡玛泰姬(Kamar-Taj) 寻求巫师的帮助。经过巫师和古一的培训,奇异博士的双手康复了。奇异博士决心踏上保护地球的旅程。根据美国文学教授Joseph Campbell的说法,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属于自己的「英雄之旅」。这是一段寻求真实自我的旅程,我们能够在生活上做一些比自己更伟大的事情,从而获得内在的满足,感受生活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