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一般心理治疗的疗程需要持续多长的时间?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者拥有自恋型人格性格特质及冲动控制问题,他知道自己的性格和经常发脾气的问题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家人,所以主动寻求心理治疗。经过几节的会面后,他开始对导致自己脾气爆发的自动化认知谬误有初步了解。由于他是一个比较急躁的人,在治疗的过程中,他会不断地问到底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全」根治他的心理问题。事实上,这是一条求助者经常问的问题,而且他们也期待他们的问题可以快速地解决。

要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先介绍一下「自动化」这个概念。「自动化」是指一种潜意识的过程,当中没有一些有意识的觉察和意向。例如,学习驾驶是一个重复而有意识的行为。当一个人经过多次重复的练习,便在大部分的情况下能够作出自动导航驾驶。

还有另外一种自动化的过程,并不需要有意识的重复练习和初始意向。例如,我们对某些事物的判断有机会因我们的感官经验而改变。当向一对情侣提供热饮时,他们对自己的感情满意度会比被提供冷饮的情侣高。但现实中他们两组的感情满意度是没有太大差别的。某一些高功能的认知过程,例如道德批判和认知的偏见,会在我们的觉察和认知以外被启动。

事实上,依附模式、抑郁性的认知谬误、与焦虑有关的注意力偏误是一些在我们意识以外的自动化。心理治疗可以启动我们的意识,但需要长时间反复练习才会有效超越自动化过程。例如,一个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和潜意识的负面认知,可能是与他重复的儿童创伤经历有关。正因为这些扭曲了的认知是自动化,任何有意识的认知心力想去监察这些扭曲的想法,可能会促发自动化。当人愈想监察这些不想要的认知谬误时,便有可能增加了被困于这些想法的风险。因此,要改变我们扭曲了的思想模式,我们需要长时间而又专注的努力,因为这个改变过程是相当困难和费时的。

对我们来说,很多时候听到别人意识到自己对其他人的偏见,但好像控制不了自己作出负面评价,都是一些很常见的情况。这样表示我们即使知道自己扭曲了的想法,亦很难推翻它们。对于我那位求助者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对于某些心理问题,治疗是可能需要长时间的进行才能改变自动化的行为和认知谬误。事实上,要有意识地觉察并处理自动化的过程,必需依靠重复地练习,直到这种有意识的处理成为自动化,或至少与潜意识的认知谬误与行为模式并存。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社交圈子中的冷漠可能与发展时期创伤有关

我很多求助人也有着不同程度的社交焦虑。有些是很成功的专业人士或商人,他们具有足够的社交技巧及能够与其他人相处融洽。有些则是倾向回避与他人接触,甚至完全断绝社交联系。表面上,有社交焦虑的人会倾向在某些社交圈子中疏离自己,亦非常害怕别人对自己作出负面评价。他们倾向认为别人对他们的社交表现寄予很高的期望。他们在社交聚会后常常感到非常疲倦,及后亦需要一段长时间休养。

电影《 灵魂奇遇记 》的反思——「自我」真的存在吗?

相信不少已经看过《 灵魂奇遇记 》这出动划的人都觉得它十分有启发性及令人感动。故事主角Joe Gardner一直渴望成为爵士乐的表演者,当他在试镜中被爵士乐传奇人物Dorothea Williams选中成为表演乐手后,因过度兴奋而意外地掉进马路的深坑。Joe的灵魂最终出现在「投胎先修班」,他在那里遇到了22号,22号是一个对地球生活完全没有渴望和没有生命火花的灵魂。在22号和Joe一起回到地球寻找火花和渴望的旅程中,Joe成功与Dorothea Williams一起进行了演奏。可是,他却发现原来实现了自己的长期愿望后,并没有什么特别事情发生及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相反,22号利用Joe的身体经历了一趟短暂的旅程,超乎想像地享受地球上的所有瞬间和经历,激发了他对生活的慾望和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火花。

奥运会提醒我们与世上众生的连系

相信不少人近日都十分享受观看奥运会各项的比赛项目,而东京奥运会亦在8月8 日顺利闭幕。在闭幕礼上,各国的选手都在台上一起庆祝,提醒着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是相互依存的个体。在奥运会的十六天里,我们都乐于支持代表自己国家或地区的选手。当我们观看比赛和阅读比赛舞台背后的感人故事时,透过欣赏人性、爱和希望,我们都能够感受到彼此之间增强了连系。除了庆祝自己国家或地区的奖牌得主获得成功外,我们也对那些没有在赛事中取得胜利的参加者表示同情和支持。这些选手即使没有赢取比赛,但是在过去的五年付出了不少的努力,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来参加今次的奥运会。我们如何能够继续培养这种与世界上众生和现实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