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我们的身份与愤怒

Andy Warhol 曾经说过:「未来每个人都会成名15分钟。」随着各类社交媒体、YouTube等平台的普及,人们都可以轻松发布自己的创作。在这个时代,借助各种平台塑造特定形象,每个人的自我意识都可能被放大。事实上,在社交平台发布的习惯可能使很多人产生一种夸大的自我重要感。当我们试图在这些社交平台创建一个理想的形象时,便有机会过度认同它并依附于我们所认为的「自我」。这样,我们就如被困于一个自己亲手建造的牢笼中。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非常热衷于每天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内容,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寻找有趣的素材来制作帖文几乎成为了他的唯一目标。通常,他从事有趣的活动是为了稍后可以制作和发布一则引人入胜的帖子。然而,这令他难以真正享受当下的每一刻。某天,他的一位支持者在他的帖子下发表了一则尖酸的负面评论。他为此感到非常生气,并与对方展开一场激烈的「网路战争」。这次冲动的行为损害了他的声誉,亦使他流失了很多支持者。尽管他对自己的行为感到非常后悔,但是已形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愤怒与人类本性的不同面向有关,其中一个是我们对自己某些身份的执着。举例来说,当人们过度依附于自己的职业身分,面对被解僱时就很大机会感到沮丧和挫败。当我们感到「自我」被攻击时,就很容易产生愤怒。在上述的例子中,当我的求助人被支持者批评,他对自我的依附使他无法接受任何负面评语。这种对自身潜在缺陷的强烈抗拒加剧他的负面情绪,并引发冲动行为。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愤怒可以被视为保护自我和尊严的合理反应,特别是他人恶意中伤我们时。但是,如果我们对批评反应产生过度的愤怒,这种自我权利感会带来伤害,使我们困于虚幻的自我形象中。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里,我们无可避免面临各式各样的批评和攻击。如果我们的愤怒很容易被触发,就难以维持良好的工作和专注于日常活动。要克服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超越自我。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释放自我关注并减少自我执着。其中一种超越我们自己的方法就是学会把更多的专注力放在为更大的群体创造更多的东西。譬如,如果我上面提及的那位求助人将注意力转移至创建其他更有趣的内容,以及有利于粉丝的福祉的行为上,那么这种毅力和坚持或许可以帮助他克服对自我的专注和执着。对他而言,他可以减少专注于因面对抨击所带来的情绪不适,并且把精力转到至表达善意和慈悲。
当然,如果我们面临恶意的或一些严重影响我们尊严的攻击,就需要捍御自己的权利并保护我们的声誉。否则,透过超越我们的自我,也可以获得平静并逃离自己所创建造的牢笼。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一般心理治疗的疗程需要持续多长的时间?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者拥有自恋型人格性格特质及冲动控制问题,他知道自己的性格和经常发脾气的问题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家人,所以主动寻求心理治疗。经过几节的会面后,他开始对导致自己脾气爆发的自动化认知谬误有初步了解。由于他是一个比较急躁的人,在治疗的过程中,他会不断地问到底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全」根治他的心理问题。事实上,这是一条求助者经常问的问题,而且他们也期待他们的问题可以快速地解决。

以中庸之道来寻找「我是谁」

也许很多人在一生中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谁?」。在我的求助人当中,不论是青少年、刚刚成年的年轻人、中年人士,甚至老年人都会问同样的问题,但他们却不知道答案。我的职业是否代表了我?我是否就别人对我外表的评价来定义自己?抑或我脑海里的思想就是我?

照顾我们的内在小孩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是一位购物狂,即使已经负债累累,仍然无法控制自己购物的冲动。她几乎每天午饭时间都会去购物,并经常沉迷浏览网上商店,留意最新推出的服装、手袋或鞋子。每次她到商场,都会有所收获,绝对不会空手而回。事实上,她的家中有很多不同颜色但相同款式的衣服。此外,她更会每天查看那些网上商店的最新库存,确保自己能够第一时间到实体店试身并购买。她的购物狂行为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经济状况和与男友的关系,因为债台高筑而无法为筹备婚礼而储蓄。为什么她明明意识到自己购物狂的倾向已经严重影响生活,仍然忍不住继续疯狂购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