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在第五波疫情暂时放缓后,您准备好追求新生活吗?

鑑于最近各项社交距离措施的限制有所放宽,学生开始回复面授的课堂、企业逐渐暂停员工在家工作的安排、大家亦可以出外吃晚饭,各种日常活动逐渐恢复正常。对于某些人来说,他们只需要稍作调整便能够在放宽长期的限制后轻松回复正常生活。然而,因限制措施而受到严重影响的人士,有机会在看到其他人迅速再次投入正常生活而感到沮丧。事实上,由于就业市场可能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升温,这些人可能无法即时找到新的工作。另一个例子是某些行业的客户有机会因为疫情爆发而大幅减少,即使放宽社交距离限制后也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让业务重上轨道。对于那些患有社交焦虑症的人来说,朋友邀请他们参加聚会可能令他们面对不少的挑战和烦恼,甚至因为放宽实行多时的社交距离措施而对需要再与朋友见面感到非常焦虑。

尽管疫情稍为放缓,但是很多人在措施放宽后仍然未能恢复正常生活,并且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困惑和忧虑。他们希望回复以往如常的生活,甚至追求更丰盛和成功的新生活。可是,他们越是渴望一切尽快恢复正常,越是感到沮丧和失望。事实上,一个人能否在这样的情况下迅速调整自我过回正常的生活或追求新生活的背后存在很多不能控制的因素。考虑到这一点,我们需要先以平静和镇定的心冷静下来。事实上,我们需要接受自己是谁,以及现时所在的位置。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以自我慈悲的态度来接受当前自己的情况和条件。例如,如果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因没有学习新的技能而找不到新工作,他或她便需要接受这个事实,并且对自己慈悲。有了这种对自我的接受,这个人就可以更谦卑地参加一些课程来增值自己,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这样,这个人在求职的期间可能会变得更加灵活,能够尝试在不同行业或领域里申请一些入门要求较低的工作。

在我们接受了自己当前的情况或条件后,有可能需要为作出转变而进行一些基本的活动或任务。对我们而言,全神贯注参与这些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全情投入参与活动或进行任务时,我们才能提升自己的表现、加强学习的效果或实现自己的目标。另外,专注于日常活动有助我们稳定情绪,因为我们把注意力放到当下,便会减少对未来的反复思考和忧虑。为了增加我们能够全神贯注参与日常活动,我们可以透过每天练习静观来培养专注力。一个简单的静观练习是我们以全然接受的态度来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并且不带任何批判。当我们发现自己分心时,只需要承认自己走神,然后再次把自己的注意力带回自己的呼吸便可。透过恒常地进行静观练习,我们能够更频繁地保持专注并活在当下。

正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Carl Roger所言,我们只有接受那个真正的自己才能作出改变。无论你在第五波疫情后身处什么位置,请保持耐心和以自我慈悲的态度来接受当前的自我。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反思——无助与希望之间的角力

在最近几个星期,新型冠状病毒的确诊数字急剧上升。很多人可能认识一些正在等待病毒检疫测试结果、接受强制检疫或家居隔离、甚至已被确诊感染的人士。即使没有这些经历,面对着如此多的不确定性,我们也许感到强烈的无助感。例如,我们可能会时常担心在街上或工作的地点遇到隐形带菌者。而对于那些正在接受强制检疫的人士,他们也难免感到被弧立、限制和歧视。

述情障碍及身心症状

在我的临床工作中,我不时遇到一些求助人在没有物理病因下患有长期痛症。透过全面的临床面谈,我发现很多这类的求助人都患有述情障碍。述情障碍是指难以识别和描述个人的情绪,及从自己的身体感觉分辨各种情绪。促成这种性格结构的发展有多种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童年早期的发展环境和创伤等等。

两种与永续存在的自我有关的幻象

使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不时会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朋友发布不同类型的照片,例如自拍照、社交活动、成就或任何关于自己的东西,希望获得「讚好」或正面的评价。对于一些普通的用户而言,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有关自己正向的身分是没有问题。当一个用户透过社交媒体来创造正面的自我形象,有助与朋友建立正面的联系和从他人身上获得正向的反馈,有助加强一个人的正面自我形象。事实上,大部分的用户都明白自己并不是比他人优秀,亦能够感知现实来看待自己。然而。当一个人在社交媒体上过度发布与自己相关的资讯,在获得大量的「讚好」和正面评价后觉得自己比他人优越,这样的情况便令人担忧。在佛教心理学中,这可能与一个人抓住与永续存在的自我比他人优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