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作为创伤倖存者,你和治疗师之间的关系是否有利于疗癒伤痛?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可能都曾经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创伤。受追求成就和完美主义的文化影响,于童年遭受父母的批评和被要求达到高标准是很常见。由于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阴暗面,因此无可避免地面临一些不易察觉或激烈的欺凌。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可能还记得自己曾经欺负过某人。如果是这样,心理治疗师是否有可能没有任何童年创伤和相关的心理问题?若然答案是「否」,只关注接受服务一方的心理创伤和精神障碍的症状或许不是最佳的选择。然而,人们普遍认为治疗师比求助人更为权威和了解得更多,并且只负责解决求助人的疾病和问题。事实上,治疗师也有机会未能注意到他或她的个人性格特质和盲点。因此,创伤倖存者在心理治疗中感到被误解并不罕见。

在创伤知情的模式中,个人心理治疗被视为一段二人关系。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协作的过程,涉及治疗师和求助人的个人特质、心理问题和治疗期间当下心理状况的相互作用。这个交互的过程是动态的,即是它可以有无限数量的结果和形式。有趣的是,二人关系中双方都有自己的主观看法。对治疗师来说,能够理解这两种主观观点的互动是非常重要。事实上,治疗师最重要的觉察之一是治疗关系中的权威结构。如果治疗师未能注意到自己在与求助人的互动中展示专业权威的倾向,那么他或她的专业身分有机会随个人权威的角色而受影响。尽管治疗师应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治疗中提供指导或方向,但人们很容易认为自己在关系中拥有权威。有时候,这种单方面的关系可能会模仿亲子关系,并有机会对治疗结果产生影响。
创伤倖存者如何知道自己的治疗师正在进行对他们疗癒伤痛的心理治疗?就二人关系的模式而言,让求助人感到治疗关系中的合作关系是很关键。对治疗师来说,能够与求助人协作定立目标和治疗方法尤其重要,并需要让求助人感受到权力平衡。如果求助人觉得关系中存在阶级分别,那就是一个危险讯号。在二人关系的治疗过程中,求助人会被赋予权力,从而建立更多的韧性和增强力量。治疗师可以确立求助人的感受和体验,以及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治疗师亦可以尝试谦虚地了解求助人的主观经验,并明白到对方所经历的痛苦可能永远都不会被完全理解。
作为创伤倖存者,寻求心理治疗服务的帮助已经是一种勇敢的行为。在这段充满不确定性的疗癒之旅中,你值得治疗师的尊重和体谅。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成为拥有独特刚柔并重特质的人

最近,电影《Barbie芭比》成为城中热话之一,很多人都观看了这出电影。在他们当中,不少人可能在童年时期拥有过一个或多个芭比娃娃。谁不想成为那个生活于完美世界中拥有固定形象的理想女性?电影中Barbie生活于芭比乐园,它是一个母系社会,当中由女性佔据主导地位并担当既重要又成功的角色。由于突然意识到生命的有限,以及她完美身材出现了一些变化,Barbie在Ken的陪同之下前往现实世界寻找她的主人。当Ken了解过现实世界中的父权制度后,他回到芭比乐园对其他Ken进行了相关教育,及向其他芭比娃娃灌输顺从角色的观念,接管了这个乐园。最终,当Barbie重新获得掌控权后,她意识到以往的母系制度对于一众Ken不公平,并为自己对Ken的忽视而道歉。Ken亦意识到自己缺乏身份认同,一生中只懂依赖Barbie。

面对具自恋型人格特质的男性时,女性可能出现的矛盾心理

在我的临床实践中,一位女士反复与有虐待和操纵倾向的男性建立亲密关系并被困其中是很常见。有时候,这些女性无法获得所需的支持,因为施虐者往往在公开场合表现得异常友善、迷人和无私。然而,关上家中的门后,他们会对他们的伴侣施以虐待和极力操控。因此,这些女士很难向别人透露她们的痛苦,因为她们的朋友和家人可能不相信她们。此外,受性别角色和社会期望的影响,女性通常都被寄予厚望需要保持安静和顺从。因此,这些女士可能已经习惯于适应危险,不会坦率地说出自己的苦况并保证自己免受伤害。

我们对愉悦感觉的「瘾」

不论是社交媒体还是美味的甜点,我们都可能会从不同的渠道渴望获得更多愉悦的感觉。当我们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贴文和照片时,或许会更频繁地检查我们的帐户,看看能够从朋友中获得多少「反应」。当我们打开一包薯片时,可能会忍不到把整包吃掉。事实上,以上提及的两个例子或其他类似的情况下,我们都会体验到愉悦的感觉。有时候,这些感觉并不明显,以至于我们可能未能觉察它们。如果我们多加留意自己的行为,或者会发现自己倾向于作出更多相同的行为,从而获得更多愉悦的感觉。例如,当朋友对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内容给予「反应」会引发我们的愉悦感,我们可能会自动化地增加查看社交媒体帐户的次数,这种自动导航与我们对得到更多愉悦感的本能渴望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