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以适度的开放态度来拥抱我们的焦虑和恐惧

焦虑和恐惧这两种情绪常常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从功能上来看,两者都能够在我们面对威胁和危险时为我们提供讯号。根据我的临床经验,求助人往往倾向执着于完全消除他们的焦虑和恐惧,因为它们会令人感到厌恶和不适。对于那些患有社交焦虑症的人来说,焦虑和恐惧的情绪可能会成为他们拖延进行暴露于社交活动练习的借口之一。他们经常说,只要他们的焦虑和恐惧消失,他们就会尝试重投各式各样的社交活动。然而,每当他们开始与治疗师谈论开始暴露于社交事件的练习时,就会体验到预期性的焦虑。结果,他们担心自己的焦虑水平会不断上升,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开始暴露练习,他们无法容忍那些于练习中所构想的威胁而产生的焦虑和恐惧。我们如何能够面对自己的焦虑和恐惧,以及勇于走出舒适区?

首先,重要的一点是以开放的心态拥抱焦虑和恐惧并不意味我们任由自己让这些情绪升级。为了开放地体验自己的负面情绪,我们需要学习有效调节情绪的技巧。例如,当我们暴露于引发焦虑或恐惧的事件并被焦虑和恐惧所淹没时,需要练习紮根的技巧来安稳心神。即使是体验积极的情绪,如快乐和愉悦,我们亦需要避免让自己沉迷于其中。假如我们沉迷于体验快乐和愉悦,就有机会对出现成瘾的倾向。这些习惯在适度的水平下进行是无害的,例如是游戏或应酬喝酒。

鑑于几乎所有的负面情绪对很多人来说也是不愉快的经验,因此我们的本性会避免经历这些情绪或试图压抑它们。例如,我有很多患有社交焦虑症的求助人在进行暴露练习时都会不断地拖延,借此避免经历焦虑和恐惧。事实上,为了能够面对自己的焦虑和恐惧,我们需要勇敢地培养一种开放的心态来体验这些情绪。透过培养慈悲,我们学会拥抱这些情绪,而不是压抑它们。在练习自我慈悲的过程,我们通过承认自己感到焦虑或恐惧而停留于中间。同时,我们不会判断当前的情绪是好还是坏。我们亦放弃压抑它们的冲动,并保持开放的心态去体验内在发生的一切。这种做法对于积极正向的情绪也是一样。例如,我们不会因为担心上瘾的可能性而试图避免体验幸福或快乐。我们能够于购物或吃甜点时拥抱快乐和愉悦,而非过度沉迷于这些活动。

对于我那些患有社交焦虑的求助人,我通常会鼓励他们勇敢地坦诚面对他们的焦虑和恐惧。我会以不同经验来向他们解释适度的概念。对他们而言,重要的是他们需要意识到自己倾向避免经历焦虑和恐惧。另一方面,他们亦需要学习有效调节情绪的技巧,以免被焦虑和恐惧所淹没。关键是对我们的经验的开放态度是适度的,这适用于任何一种情绪,例如焦虑、恐惧、快乐或愤怒。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患有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人士的大脑会发生什么? (二)

我于上星期的网志中讲及当一个人未能消除其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战斗或逃跑反应),便可能会出现创伤后压力症的症状,重复经历恐惧。在这种情况下,那人未能阻止大脑的神经系统不断地提醒他有威胁的警报。到底有什么可能的原因导致大脑的警报系统过度敏感,并不断发出虚假警报呢?

偏见与歧视的一种解药

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有偏见和歧视,很多人都因自己的种族、性别、政治取向、社会阶级或宗教信仰等原因而遭受某种偏见或歧视。在心理学的角度,偏见或歧视有可能是由于一个人投射了自己无法忍受或接受的特质到他人身上。那些对别人有偏见或是歧视别人的人,会由于投射了自己的负面特质而对被歧视者作出相应的行为;而遭受偏见或歧视的人有机会因为接受了这种投射,作出具有那些负面特质的行为。例如,一个传统的中国岳父会把他的媳妇视为家中的下等人,而媳妇因为接受了这种投射,认为自己相比其他家庭成员次等,变得非常服从和事事迁就家人。

从香港电影《浊水漂流》探讨自我慈悲和对他人慈悲

近期上映的香港电影《浊水漂流》可能打动了不少人的内心。电影内容讲述一群在深水埗无家者被排斥,而他们珍而重之的个人物品被政府带走的故事。最终,这群无家者提出民事诉讼,只获得二千元港币的赔偿。电影中其中一位无家者是一名越南难民,他与妻子和儿子失去了联系。在社工的帮助下,这位越南难民终于与住在挪威的儿子恢复了联系。对于能够透过网上看到儿子和与他交流,他感到异常惊讶和高兴。除此之外,他充满好奇心,渴望了解儿子生活的一切。然而,当他的儿子提出要到香港探望他时,这位越南难民却要求他不要这样做,脸上更流露出尴尬和羞愧的表情。可悲的是,作为一名曾经入狱的吸毒者和露宿者,他被自己的内疚和羞耻所淹没,在服食最后一剂的海洛因后自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