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为什么你的某些朋友倾向回避社交场合?

在我们认识的朋友当中,不难发现一些倾向回避社交场合的人,导致这些倾向的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他们害怕被别人拒绝。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一直被朋友视为害羞和被动的,因为他甚少主动发起举行社交聚会或联谊。事实上,如果被邀请参加社交聚会,他还是会非常珍惜与朋友建立联系的机会。当我问他既然他那么喜欢和朋友聊天和交流,为什么不曾主动邀约他们一起相聚?他回答:「我经常担心朋友们不喜欢我,因为我知道自己在社交场合中常常表现得很怪异。如果我尝试主动邀请他们,恐怕他们只会拒绝我的邀约。」为什么我这位求助人一方面非常渴望与朋友建立联系,一方面又对被拒绝怀有如此强烈的恐惧?

具有回避型人格障碍倾向的人可能在整个童年时期都经历过被父母狠狠地拒绝,结果导致发展相关的特质。以上提及的那位求助人实际上在童年时期不时主动与父亲建立联系,但是他的父亲都会一一拒绝他,只顾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他记得限时候向父亲展示自己的划作时,父亲不但没有花时间看它一眼,甚至没有作出任何回应。此外,他的父亲忽略年纪小小的他早已展露独特的艺术天赋,并没有悉心栽培他。除了父母的拒绝外,那些倾向于回避社交场合的人有机会在学校经常遇到被他人拒绝的经历,或是同伴欺凌的对象,常常遭受同伴的批评和孤立。结果,这些人对被他人拒绝变得非常敏感,并会尽力限制自己的社交环境。鑑于他们限制了自己的社交生活,其社交能力被削弱,对人际关系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能力不足或失败的社交经验可能会引起他人对其作出嘲讽或羞辱,进一步加剧他们回避社交场合的倾向。

由于具备回避型人格特质的人深信自己拥有不少内在缺陷和社交能力不足,他们亦会对社交拒绝保持高度警惕。上述的那位求助人倾向把朋友在社交场合中的评论误解为戏弄、批评或拒绝。事实上,他会反复思考那些自己创造被朋友嘲笑的痛苦情景。当他不断思考自己经历社会排斥的感觉时,便会推论自己不会被朋友接受。那些童年时期被拒绝的经历,以及在成年后于社交场合中自己创造的痛苦经历,让他逐渐建立自己是不足而且有缺陷的这种信念。除此之外,他还认为身边的人会肆意对他作出严厉或刻薄的批评,并且对他的事情毫不感兴趣。事实上,他倾向认为所有的社交拒绝也是与自己内在的缺陷和不足相关。

除了严重受到认为自己是不足的信念所影响之外,这些人在一生中对自己产生正面积极看法的能力也比较弱。他们习惯忽略社交场合中正向的体验或朋友的认可,甚至倾向误解朋友中立和正面的评论,认为全部也是负面的。这种偏见令他们无法形成对自我抱有更健康的看法,并增加他们的社交回避的倾向。

有了以上的理解,希望我们能对自己社交圈子中那些倾向回避社交场合的人培养更多的同理心。我们或许可以透过举办更具正面气氛的小型聚会,从而帮助有这种回避倾向的人体验更正向的社交活动。如果我们能够鼓励他们在有需要的时候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这也是对他们有益的。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儿童时期的人际创伤的心理治疗

在我心理治疗服务中,比较常见的求助者是经历人际创伤而寻求心理治疗的人士。很多临床问题,包括临床完美主义、依附问题、自我形象低落和自我忽略都有机会与求助者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创伤经验有关。一段健康的母婴关系能够促进小孩安全型依附的发展,妈妈能够敏锐地对婴儿发出的讯号作出反应,在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担当了重要的角色。

从更广泛的意义理解香港人身份认同的发展

自1997年以来,香港人面对这个城市不同方面的变化。很多人在思考香港人所面对的事情时,都会问我有关身份及其发展的问题。到底什么是身份呢?如何能够概念化一个人在生命中的身份发展?当我们把「香港」称为自己的家乡时,可能会透过份享自己的文化或是以独特的叙事来界定自己是香港人。有些人在面对这个城市中一些可以预见的变化时,可能担心会因此而影响正在处于不同生活阶段的香港人的身份发展。事实上,对于香港人这种特殊身份的改变仍然充满很多不确定性。如果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研究身份发展的概念,便有机会意识到任何身份发展都存在许多个人上的差异。

面对逆境是英雄之旅的一部分

美国超级英雄电影《奇异博士》描绘了一位富有而着名的神经外科医生的「英雄之旅」,这位医生就是傲慢的奇异博士。他在一次交通意外中双手受到创伤,令他无法进行手术。在寻求治疗双手的旅途中,他前往卡玛泰姬(Kamar-Taj) 寻求巫师的帮助。经过巫师和古一的培训,奇异博士的双手康复了。奇异博士决心踏上保护地球的旅程。根据美国文学教授Joseph Campbell的说法,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属于自己的「英雄之旅」。这是一段寻求真实自我的旅程,我们能够在生活上做一些比自己更伟大的事情,从而获得内在的满足,感受生活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