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作为创伤倖存者,你和治疗师之间的关系是否有利于疗癒伤痛?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可能都曾经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创伤。受追求成就和完美主义的文化影响,于童年遭受父母的批评和被要求达到高标准是很常见。由于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阴暗面,因此无可避免地面临一些不易察觉或激烈的欺凌。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可能还记得自己曾经欺负过某人。如果是这样,心理治疗师是否有可能没有任何童年创伤和相关的心理问题?若然答案是「否」,只关注接受服务一方的心理创伤和精神障碍的症状或许不是最佳的选择。然而,人们普遍认为治疗师比求助人更为权威和了解得更多,并且只负责解决求助人的疾病和问题。事实上,治疗师也有机会未能注意到他或她的个人性格特质和盲点。因此,创伤倖存者在心理治疗中感到被误解并不罕见。

在创伤知情的模式中,个人心理治疗被视为一段二人关系。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协作的过程,涉及治疗师和求助人的个人特质、心理问题和治疗期间当下心理状况的相互作用。这个交互的过程是动态的,即是它可以有无限数量的结果和形式。有趣的是,二人关系中双方都有自己的主观看法。对治疗师来说,能够理解这两种主观观点的互动是非常重要。事实上,治疗师最重要的觉察之一是治疗关系中的权威结构。如果治疗师未能注意到自己在与求助人的互动中展示专业权威的倾向,那么他或她的专业身分有机会随个人权威的角色而受影响。尽管治疗师应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治疗中提供指导或方向,但人们很容易认为自己在关系中拥有权威。有时候,这种单方面的关系可能会模仿亲子关系,并有机会对治疗结果产生影响。
创伤倖存者如何知道自己的治疗师正在进行对他们疗癒伤痛的心理治疗?就二人关系的模式而言,让求助人感到治疗关系中的合作关系是很关键。对治疗师来说,能够与求助人协作定立目标和治疗方法尤其重要,并需要让求助人感受到权力平衡。如果求助人觉得关系中存在阶级分别,那就是一个危险讯号。在二人关系的治疗过程中,求助人会被赋予权力,从而建立更多的韧性和增强力量。治疗师可以确立求助人的感受和体验,以及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治疗师亦可以尝试谦虚地了解求助人的主观经验,并明白到对方所经历的痛苦可能永远都不会被完全理解。
作为创伤倖存者,寻求心理治疗服务的帮助已经是一种勇敢的行为。在这段充满不确定性的疗癒之旅中,你值得治疗师的尊重和体谅。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什么是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只是单纯地聊天吗?

尽管寻求心理治疗服务在香港变得愈来愈普遍,仍然有很多人不太了解什么是心理治疗。许多人都会对心理治疗有疑问,例如「为什么我需要付款给一位陌生人和他聊天?」;「我与朋友讨论自己的问题又是否达到一样的效果?」;「聊天真的可以治疗我的抑郁症和焦虑症吗?」;「是不是只有疯狂或脆弱的人才需要接受心理治疗?」。要解答以上的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心理治疗不是什么。

苦难的两枝箭

每个人都知道生活中的痛苦是无可避免的,例如疾病造成生理上的痛楚,又或是因失去而感到悲伤的心理痛苦。相信没有人会否定他们曾经在生理或是心理上遭受痛苦的经历。为什么有些人在经历那些无可避免的痛苦时显得如此平静甚至全然接受,但有些人却在面对痛苦时变得如此惶恐不安?

在这纷乱的世界中拥抱无常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一年前患上癌症,她过去一直都非常健康,在被诊断患病前也一直恒常地规锻炼身体。四十多岁的她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稳定的事业,亦没有太多的工作压力,患上癌症是的确出出乎她的意料。治疗的过程为她带来不少创伤,治疗所带来的各种副作用令她变得虚弱,体重亦明显减轻,身体出现恶化的情况。经过多个月以来的治疗,她的情况得以舒缓,可以逐渐恢复工作和正常生活。然而,在她的病情得以舒缓后,她觉得新的生活模式变得难以适应。她还认为自己因为患病而变成一个有缺陷的人,经历无比的沮丧。由于她可能无法回复以往丰富而积极的生活,她因此而感到羞耻。此外,即使与肿瘤科的医生会面跟进情况,亦会让她经历高水平的焦虑。事实上,患上癌症后的她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她,时光无法倒流。她不能再重新过上往日的生活,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她如何可能以平静的心态来接纳和适应这个新的「自我」?她要怎样做才能继续过着快乐和满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