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如果您可能在圣诞假期一个人过节,可以透过静观来培养正向的独处

对很多人来说,圣诞节是与家人和朋友团聚的时刻。大部分人都期待参加各式各样的派对和社交聚会,希望借此与促进社交互动和分享快乐的时刻。然而,因为种种的原因,有些人独自一人渡过圣诞节也是很常见。由于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充斥着各种与圣诞节相关的广告和资讯,那些需要在节日期间独处的人或许会感到沮丧和孤独。如果您在这个假期有机会独自过节,那么学习透过静观来培养正向的孤独感可能是一个好主意。

要练习静观,您可以进行正式的练习,如静观静坐或身体扫描。除此之外,您亦可以尝试通过一些非正式的静观练习来培养静观,例如到公园散步或在洗澡时专注于其中的体验。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明白,一般在进行静观练习时我们都需要独处,这种独处不是受外在力量所强迫的。相反,它是一种有意图并由我们自己选择享受平静的独处经验。当练习静观时,我们凭借对自己的内在体验感到好奇和接纳而培养丰富多彩的经验。事实上,我们不是要把脑海的思想全部清空,而是活在当下,以开放的态度接受自己的内在情绪和身体感觉。

在专注当下体验的状态下,您可以保持对内在情绪和身体感觉的觉察,这能够让我们从反复思考对过去的沉思和担忧未来的思绪中走出来。我们需要学习以不带任何批判的立场去接受自我,以及对我们所受的痛苦培养慈悲。这是一种正向的独处,因为我们在一个人的时候有意识地建立更深的自我觉察。透过培养这种更深层的自我觉察,我们往往能够更加安定心神和冷静下来。这样,我们就更有机会独自参与一些使人愉悦的活动。例如,部分我的求助人发现,他们在家中进行正式的静观练习后,在阅读时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在这个人工智能发展蓬勃的时代,我们大部分人每天都忙于使用不同的电子产品。当我们拿起智能电话时,可能会不其然地自动点击某些社交媒体应用程序来查看朋友的新贴文。如果我们每天只做这个行为数次,这并不构成问题。但是,对很多人来说,这种自动导航模式每天可能出现超过五十或一百次。特别是圣诞节假期期间,需要独处的人如果过度频繁地使用社交应用程序,可能会不断地看到家人和朋友举行聚会的照片或贴文,令他们更容易出现抑郁情绪。事实上,练习静观可以帮助我们接触自己的内在世界,避免自动化地被数位世界所吸引。静观是一种培养正向独处的方法,使人能够摆脱电子产品对生活的负面影响。

当我们在圣诞节独处时,静观有助我们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保持好奇和享受当下。这也许是一个促进我们增强对自我的认识和进行自我探索的机会。庆祝圣诞节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可以选择通过培养正向的独处来照顾自我,以平静和富有成效的方式来享受圣诞节假期。祝大家圣诞节快乐!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作为临床心理学家,我可以治疗我的家人或朋友吗?

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我的家人和朋友经常因为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其他问题(例如工作压力)向我作出谘询。在我的社交圈子中,不时有人向我作出请求,希望我为他们的伴侣或密友进行正式的心理治疗。我通常会礼貌地拒绝他们的请求,并尽力转介有类似背景的专家为他们提供心理治疗服务。为什么在提供心理治疗时保持适当的界限如此重要?而在什么例外的情况下,心理学家能够同时与某人建立多重关系?

移民的挑战──勇气令我们变得更强大

在最近两年,愈来愈多的香港人正在考虑移民到其他国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时都会有朋友与自己分享移民的想法和计划,甚至有些朋友在没有任何准备下便离开了。不同年龄层的人如果在缺乏规划和社会资源下移居到一个新的地方生活,也许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例如,年轻人可能会有经济上的压力,担心自己在外国没有稳定的工作来维持生计;中年人可能需要放弃原本安稳的生活而离开家乡,除了为子女适应新的成长环境而担忧,又要考虑是否带同年长的父母移民而烦恼。

二分法思维扭曲了我们与他人分离性的感知

作为人类,我们都难以避免对一些与自己不相同的人作出自动化的批判。我们倾向批评别人做了那些我们不认同的事情或没有作出我们认为必要的行为。例如,一位女士对于表弟的太太没有出席农历新年期间的家庭聚会而作出了负面的评价。她不断地批评表弟的太太不懂得尊重长辈,说了不少中伤对方的说话。另一个例子一位母亲认为儿子十分反叛和不正常,原因是她的儿子无视自己的反对,继续与一位男同学交往。这名母亲向心理学家寻求协助,希望能够改变儿子的性取向。 在我们尝试理解自己对他人的自动化批判前,可以先了解一个关系概念。当我们试图对他人作出判断时,会倾向考虑到这个人与自己或其他人的不同之处。我们会把这个特定的人与整个群体(该群体可以由两个或更多的人数组成)之间建立界限,从而进行区分。譬如,以上所提及的那位女士把表弟的太太与全家人区分开来,在彼此之间建立了界限。在另一个例子中,那位母亲把自己同性恋儿子与其他异性恋者区分开来,认为自己的儿子不正常。事实上,矛盾的是,当我们创造差异时,所建立的界限实际上会把双方连系起来。例如,那名女士会以「姻亲关系」把自己和表弟的太太分隔开来,因为表弟的太太不是属于「直系亲属」。然而,这样的界线事实上亦指出自己与表弟的太太也是姻亲关系。而以「同性恋」与「异性恋」的性取向区分他人,这个分隔的界线也将这两类人联系在一起。因此,当试图将两个类别区分,也是一种连系。 当我们理解以上的关系概念时,我们可能会意识到自己批判的对象也是属于群体的一部分和与我们有所联系。如果那位女士意识到表弟的太太也是家庭的一分子,她或许能够从复杂的环境下理解对方的所为或不所为。而如果那位母亲能够理解不同性取向的人实际上是有联系的,有机会意识到儿子并没有异常,只是性取向与她不相同。事实上,如果我们希望更加透彻地了解别人,或以更客观的态度来感知他人的所为或不所为,便需要考虑所有完整的回路和相关的因素。例如,那位女士可以透过审视环境和相关的因素,尝试了解表弟妇为何在农历新年期间缺席家庭聚会。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这位女士或许会发现表弟的爸爸是一名自恋狂,经常操纵表弟和表弟妇。结果,表弟的太太无法忍受面对他而选择不出席家庭聚会。在另一个例子中,如果那位母亲能够深入了解当前的情况,或许会意识到儿子的性取向有机会与部分基因结构有关。这样,她对于儿子选择男生作为伴侣的行为便会更加理解,不会认为儿子是不正常。 透过看到我们与他人之间的界限,我们会发现自己实际上也是在与他们建立联系。当明白到这一点后,我们便会更有动力深入地考虑相关的因素来审视其他人的行为,避免作出一些不合理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