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为什么有些人犯错时会认定自己是失败者,另一些人却不以为然?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倾向认为自己在工作或人际关系中犯错时,就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在某次的面谈中,他对我说:「我不应该让我的同事知道自己因为团队士气低落而失去工作的动力。我这样做真的太傻了!我真是一个失败者!」当他告诉我团队内部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及其他同事在他背后说他不是的想法时,他似乎完全相信自己这些念头。事实上,他并没有意识到实际的情况有机会与他的感知不相同。换句话说,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完全得知事情发展的真相和他的同事在他背后说三道四的内容。

这位求助人在告诉我他的想法时,倾向使用那些绝对性的词语。例如,他说:「由这一刻开始,我不能告诉任何同事我在工作中缺乏动力。我应该避免告诉任何人有关自己的内心世界,以保护自己的私隐。」这位求助人无法意识他所说的只是个人想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情况。他未能了解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多样性的,他可以拥有一些值得信赖和交心的同事,更可以与这些同事分享更多有关自己内心世界的事情。当他极端地完全相信自己的想法时,受到二分法的思维模式所影响,采取非黑即白的态度来看待事物。也就是说,他要么选择向同事透过自己所有的内心状况,要么把这一切都隐藏起来。结果,当这位求助人以这种思维来认定自己犯错就是失败者时,会坚决地相信自己的想法,难以理解他的想法有机会不等于事实。

对于那些能够认识自己的想法只是想法而不一定是事实的人来说,他们在谈及自己的想法时会使用不同的言词。譬如,如果上述的那位求助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只是想法,他可能会说:「我认为自己可能是一个失败者,因为我把自己的精神状况告诉了我的同事。」事实上,他也有机会以幽默的方式来描述在这种情况下成为失败者的想法。他可能会说:「我又在认为自己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我的老朋友又回来找我了。哈哈!」虽然他描述的内容可能一样,但是他能够透过以不同的方式来谈论有关的事情。

无可避免地,我们每个人也许曾经以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来思考。我们可能因为犯错而感到失败,也可能因做了一些让自己看起来很愚蠢的事情而后悔。很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明白自己的想法只是想法,以及是对自我的暂时感知。当我们留意到自己经常在说话时运用那些绝对的术语,便需要学习把自己从这种二分法的思维模式拉出来。我们亦需要明白自己对某种情况或自己的念头可能只是其中一种能够解释的原因或感知。这样,我们就不会那么容易陷入二分法的思维而坚信自己那些极端的思想。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如果父亲或母亲拥有自恋型人格,会对子女有什么影响?

你会感到自卑和持续性地焦虑吗?你会不停认为自己被困在有毒的关系中吗?你是一名完美主义者或事事都希望超额完成?你会倾向因为信任的问题而与别人疏远吗?如果你对于以上其中一些的问题的回答有「是」的话,你可能受了一位或是两位自恋型父母的影响。具有自恋型人格的父母有什么特质?

觉察与自我有关的成瘾陷阱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拥有Facebook 或 Instagram 等的社交媒体帐户,并会不时发怖与自己的休閒生活、成就、社交聚会或重要纪念日有关的帖文。当我们获得别人的「讚好」或是正面的评论时,我们会有满足的感觉。事实上,这些「讚好」和正面的评论会刺激大脑中的奖励系统并释放多巴胺,令我们有愉悦感。我们会不断地检查手机应用程序弹出红色圆圈的讯息提示,由于这是奖励性的经验,因此我们会更频繁地发怖帖文,却忽略了自己实际上是渴望大脑释放出更多的多巴胺来寻求兴奋的感觉。

13 周年的反思——无止境的蜕变

当我回顾自己成为临床心理学家二十年的历程,我发现自己在进行心理治疗的道路和方式不断地发展成长。今天是我私人执业的十三周年,回望过去,这趟旅程充满各种的挑战和祝福。我在遇到的数千位求助人身上学到不少有关人生的种种,他们让我学会谦卑和灵活性。正正因为他们每个人都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我亦逐渐了解到心理治疗的确揉合了科学和艺术的元素。我作为一位临床心理学家,一方面是受专业培训后以科学实证为基础来为他人进行心理治疗。另一方面,基于每个人的独特性,我需要学习心理治疗的艺术,就是以灵活和具创造性的方式来进行。事实上,没有单一类型的心理治疗能够满足每个求助者的需求。也就是说,在心理治疗中,没有一种方法能够适合所有人,因为求助者的需要都是多样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