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當你在目前的工作中承受沉重的工作量、受到職場欺凌和面對很多不合理的要求,並因此而感到陷入困境時,該如何是好?

儘管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取得平衡是當今社會普遍的價值觀,但仍然有不少人覺得自己被困於工作中,因工作量和人際關係問題而承受巨大的壓力。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任職於一間跨國公司,她告訴我她的工作量重得不可理喻。她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三時,隔天早上七時又再回到辦公室繼續工作。她一直承受著莫大的壓力,她的直屬上司對她的負擔幾乎沒有同情心,更不斷地向她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以達到公司的目標。我的求助人不但要盡力滿足上司要求,還要管理七位團隊成員,當中部分成員工作態度惡劣,時常表現得非常不合作。除了面對使人透不過氣的工作量和無理的工作要求,她還遇上辦公室的政治和貶低女性等職場問題。每當她升職或獲得巨額獎金時,就會被男同事嘲笑她必定是和高級主管睡在一起才得到「優待」。另外,她還經常遭受同事們暗示她不要有生育的打算。她也曾親眼目睹那些有小孩的女同事被邊緣化並且進一步受到欺凌。然而,她覺得自己被困於目前這份工作,因為她需要在經濟上支持她的父母和兄弟姊妹。她希望能夠盡快儲存足夠的金錢提早退休,這樣就能夠不再在這種有毒的工作環境中工作。面對現在的處境,她能夠做些什麼?

上述我的求助人所面對的情況可能有極端。事實上,如果我們遇上類似的情況,比如是工作量大,或是上司不斷提出無理的要求,我們需要知道自己的極限並果斷地說「不」。當我們因為繁重的工作而手足無措時,需要客觀地看待相關的情況。我們需要告訴自己,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軟弱無能。實際上,這可能正反映公司人手不足的問題。我們又可能會擔心假若我們因工作量問題與上司設立界線,就會因受到批判而影響事業上的發展。但是,假如我們不說出自己的限制,那麼當交付給我們的任務結果不如預期時,就可能會歸咎於我們的能力不足或無能。這樣,我們也有機會在工作上遇上類似的風險。當我們試圖表現得意志堅定時,需要明確及直接地表達對所分配不合理的工作量的擔憂。有時候,我們需要與上司或其他同事交涉和妥協,以分擔公司繁重的整體工作量。對我們來說,在會議上保持冷靜,理性地表達自己的擔憂尤其重要。我們需要明白,公司的相關情況並不一定能夠在短時間有所改變。

如果我們在工作環境中受到欺凌,可能不太願意告訴別人,因為擔心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然而,保持沉默只會讓我們感到更加孤立,亦使欺凌者得逞和得到更多的權力。有見及此,我們需要獲得一些支援。假如我們覺得人力資源部能夠提供協助,可以選擇向該部門報告相關的情況。除此之外,向輔導員或臨床心理學家尋求專業協助亦有助於處理與被欺凌相關的負面情緒,包括悲傷、焦慮、恐懼、羞恥和尷尬等。事實上,有時候要改變公司內的女性貶抑文化是不可能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重要的是我們需要看看我們能做些什麼,以便重新獲得一些控制感。譬如,我的求助人可以選擇進行徹底的規劃,為離開當前公司儲足夠的金錢。在實現儲蓄計劃的期間,她仍然需要留在現在的公司,可能需要與其他不會欺凌她的同事建立正向關係。通過與某些同事結盟和發展社交關係,她更有機會感受到支持。由於她開始計劃在將來離開公司,她重新獲得了控制感,也是決定奪走欺凌者欺負她的機會。 對我們來說,在財務狀況安穩和實現工作與生活之間取得平衡是非常重要。儘管並非每個人都能夠幸運地在一間擁有健康文化的公司工作,員工的福祉和幸福感可能不獲重視,但是我們可以在工作環境中可以尋求一定程度的控制來照顧我們的身心健康。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運用靜觀來管理情緒的矛盾之處

在我的臨床治療中,我不時會揉合靜觀的元素來幫助面對各式各樣問題的求助人。我的求助人經常會說:「我已經嘗試練習過數次你所教我的靜觀練習,但是我沒有任何感覺,練習後亦沒有任何效果。」當其中一位患上焦慮症的求助人說這句話時,我意識到他或她實際上認為靜觀是一種幫助人們消除焦慮的技巧,以及在每次進行練習後便不會再感到焦慮。事實上,研究證實練習靜觀對於那些有焦慮問題的人是有益的。然而,自相矛盾的是,如果一個人試圖透過練習靜觀來舒緩焦慮的感覺,這種有意識地「消除焦慮症狀的技巧」可能會產生另一種效果,那就是一個人越希望藉此擺脫焦慮,他或她越有機會經歷更加強烈的焦慮。

以適度的開放態度來擁抱我們的焦慮和恐懼

焦慮和恐懼這兩種情緒常常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從功能上來看,兩者都能夠在我們面對威脅和危險時為我們提供訊號。根據我的臨床經驗,求助人往往傾向執著於完全消除他們的焦慮和恐懼,因為它們會令人感到厭惡和不適。對於那些患有社交焦慮症的人來說,焦慮和恐懼的情緒可能會成為他們拖延進行暴露於社交活動練習的藉口之一。他們經常說,只要他們的焦慮和恐懼消失,他們就會嘗試重投各式各樣的社交活動。然而,每當他們開始與治療師談論開始暴露於社交事件的練習時,就會體驗到預期性的焦慮。結果,他們擔心自己的焦慮水平會不斷上升,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開始暴露練習,他們無法容忍那些於練習中所構想的威脅而產生的焦慮和恐懼。我們如何能夠面對自己的焦慮和恐懼,以及勇於走出舒適區?

面對損失時,擁抱我們的情緒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在生活中無可避免地面臨各種損失。譬如,我們可能需要面對離婚、親人離世、突然被解僱、流產或慢性疾病等情況,並因此感到悲傷。當我們處於哀傷階段時,經歷不同的情緒是正常和自然的,例如我們會感到悲傷、憤怒、焦慮、無助或內疚。如果面對巨大的損失,所產生的情緒反應可能會非常強烈,並讓我們陷入其中。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己快要瘋掉,或是認為這些經歷對我們來說是不正常的。有時候,部分人可能會隱藏或壓抑與哀傷相關的情緒,並且盡力展現積極正向的情緒狀態。很多人認為經歷負面情緒意味著一個人是虛弱或患病,他們對於人們正在經歷哀傷過程時所面對的痛苦產生負面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