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常見於曾經經歷童年創傷的人身上的解離症症狀有哪些?

對於那些曾經經歷童年創傷的人來說,其中一個較鮮為人知的症狀就是解離。很多時候,人們都會覺察到自己的抑鬱情緒、焦慮和睡眠障礙的問題。當他們前來與我晤談時,有時候會告訴我他們經歷了一些對他們來說不合理的症狀。例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羞恥地告訴我,她的身體內好像不只她一個人。這使她對自己是誰,以及自己的真實性格感到非常困惑。在一些極端的個案中,出現這些解離症狀的人可能會發展成解離性身分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DID)。他們的人格會出現分離的部分,對世界、他人和自我具有不同的看法。這些不同的部分或許會存在相互矛盾的想法、感受和行為。舉例來說,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的身體內有不同的部分,而這些部分無法相互發揮作用。結果,有時候他會對他的女朋友大發脾氣,甚至表現出暴力行為。然而,他之後會完全忘記發生過的事情。在其他時候,他是一個非常溫柔和包容的男士,對女友的需求亦很敏感。

解離症患者的另一個症狀是他們無法體驗那些他們經歷的事情。例如,我的一位求助人無法回想起童年某個特定階段的生活往事。當我嘗試探討她童年經歷所帶來的創傷程度時,她只能給我模糊的描述,如長期感到孤獨和不快樂。有時候,這類型患者也有機會指出他們突然失去一些以前擁有的技能。另一位求助人告訴我,某個早上他在球場上忘記了如何打網球,對此突如其來的體驗感到非常擔心。對解離症患者而言,無法感受身體感覺或覺察內心情緒是很常見。事實上,這些症狀或與一個人的醫療狀況或神經系統問題或許沒有關係。

在另一邊廂,一些患有解離症的人並非體驗太少,反而是受記憶、思想、感覺等入侵性的經歷所影響。舉例來說,我的求助人在與一位權威和喜歡控制的客戶交談時,往往都會陷入一種無法解釋的恐懼和焦慮。即使她知道她的客戶尊重她,並且對自己的服務品質充滿信心,但總會在與對方會面的前一天晚上感到害怕。這可能與她過往曾被一個佔有絕對主導權和權威的男士所造成的創傷有關,導致出現情緒閃回。在極端情況下,出現這種解離症狀的人可能會感到意識到一些批評的「聲音」,而這些「聲音」並不像他們的個人經歷。

事實上,患有解離症的人很難辨識自己的症狀。對於那些曾經歷歷童年創傷經驗的人來說,學會增強對自己內在經驗的認識是很重要的。無可否認,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時候,他們需要尋求專業協助,以逐漸學會更有效地應對相關的解離症狀。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什麼是心理治療?心理治療只是單純地聊天嗎?

儘管尋求心理治療服務在香港變得愈來愈普遍,仍然有很多人不太了解什麼是心理治療。許多人都會對心理治療有疑問,例如「為什麼我需要付款給一位陌生人和他聊天?」;「我與朋友討論自己的問題又是否達到一樣的效果?」;「聊天真的可以治療我的抑鬱症和焦慮症嗎?」;「是不是只有瘋狂或脆弱的人才需要接受心理治療?」。要解答以上的問題,我們需要知道心理治療不是什麼。

苦難的兩枝箭

每個人都知道生活中的痛苦是無可避免的,例如疾病造成生理上的痛楚,又或是因失去而感到悲傷的心理痛苦。相信沒有人會否定他們曾經在生理或是心理上遭受痛苦的經歷。為什麼有些人在經歷那些無可避免的痛苦時顯得如此平靜甚至全然接受,但有些人卻在面對痛苦時變得如此惶恐不安?

在這紛亂的世界中擁抱無常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一年前患上癌症,她過去一直都非常健康,在被診斷患病前也一直恆常地規鍛煉身體。四十多歲的她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穩定的事業,亦沒有太多的工作壓力,患上癌症是的確出出乎她的意料。治療的過程為她帶來不少創傷,治療所帶來的各種副作用令她變得虛弱,體重亦明顯減輕,身體出現惡化的情況。經過多個月以來的治療,她的情況得以舒緩,可以逐漸恢復工作和正常生活。然而,在她的病情得以舒緩後,她覺得新的生活模式變得難以適應。她還認為自己因為患病而變成一個有缺陷的人,經歷無比的沮喪。由於她可能無法回復以往豐富而積極的生活,她因此而感到羞恥。此外,即使與腫瘤科的醫生會面跟進情況,亦會讓她經歷高水平的焦慮。事實上,患上癌症後的她已經不再是原來的她,時光無法倒流。她不能再重新過上往日的生活,這一點是無可爭議的。她如何可能以平靜的心態來接納和適應這個新的「自我」?她要怎樣做才能繼續過著快樂和滿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