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我們對愉悅感覺的「癮」

不論是社交媒體還是美味的甜點,我們都可能會從不同的渠道渴望獲得更多愉悅的感覺。當我們在社交媒體平台上發布貼文和照片時,或許會更頻繁地檢查我們的帳戶,看看能夠從朋友中獲得多少「反應」。當我們打開一包薯片時,可能會忍不到把整包吃掉。事實上,以上提及的兩個例子或其他類似的情況下,我們都會體驗到愉悅的感覺。有時候,這些感覺並不明顯,以至於我們可能未能覺察它們。如果我們多加留意自己的行為,或者會發現自己傾向於作出更多相同的行為,從而獲得更多愉悅的感覺。例如,當朋友對我們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內容給予「反應」會引發我們的愉悅感,我們可能會自動化地增加查看社交媒體帳戶的次數,這種自動導航與我們對得到更多愉悅感的本能渴望有關。

從表面來看,通過增加某些行為來獲得愉悅感似乎對我們的福祉帶來益處。譬如,從社交媒體平台中獲得很多正面的「反應」的感覺很好。因此,我們渴望發布有趣的貼文來吸引他人作出更多的回應。如果適度並謹慎地行事,這是一個健康和適當的方法來尋求認可。然而,如果我們缺乏對自己渴望愉悅感覺的覺察,最終可能會發展至成癮問題。

我們怎樣才能更清楚地覺察到自己的渴望呢?透過練習靜觀,我們可以學習增強對自己的情緒的覺察。這樣,我們可能更容易注意到自己不愉悅的感覺。舉例來說,當我們不小心觸碰到一個正燒紅的鍋子並感到疼痛時,會馬上縮開以免經歷更多的痛楚。在這個自動化的過程中,我們會因為痛苦而感到不適。當覺察到自己正經歷愉悅的體驗時,我們可能需要學習對自己渴望這些感受的傾向培養更多的意識。 也就是說,在意識到自己的內心產生任何愉悅的感覺時,我們可以注意它們並承認它們的存在,但不對它們作出反應。例如,當我們享用一包薯片時,可以嘗試把注意力放到自己對品嚐薯片所帶來的愉悅感的渴望上。透過注意並承認自己渴望從包裝中拿取更多薯片,我們就可以先停下來,並再選擇是否繼續吃更多。

有時候,由於受到自動化的影響,我們很難注意到自己的渴望及其相關在內心所產生的愉悅感。透過定期進行靜觀練習,我們可以更耐心地提高對關注這些不顯眼的感受的能力。愉悅感對我們來說固然重要,體驗到某種程度的快樂並沒有壞處。這是一個在享受這些愉悅的感覺和過度渴望它們之間尋求平衡的問題。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與童年創傷有關潛在的逃避機制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由於難以忍受與他人聯繫所帶來的情緒,因此在不自覺下傾向逃避出席所有社交場合。除此之外,他還有酗酒的習慣,希望透過酒精來擺脫因工作壓力所帶來的焦慮。事實上,他的父親在他童年時期經常虐待他,常常因為一些瑣碎的事而責罵他,甚至對他作出體罰。在整個童年時期,他學會了建立一種應對機制,就是在盡可能的情況下,盡力逃避父親和任何有機會被虐待的情況。另外,他還學會了逃避任何可能觸發與他童年虐待相關情緒的場合,例如受到負面評價和批評的情況。其中一個例子是當他曾經被一位同事欺凌後,他會因為擔心自己再次被欺凌,以及受創傷經歷的記憶影響,不願意出席任何公司團隊的聚會。

為什麼我們在童年時期所發展的核心信念如此頑固?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每當發現沒有人注意自己或朋友沒有邀請她出席聚會時,便會確信自己沒有人愛和沒有價值,她亦因此而常常感到沮喪。她在生活上傾向執著於一些次要的細節,而這些細節往往會引發起她各種負面的想法,例如別人都不喜歡她或孤立她等。譬如,當她的同事告訴她他們有自己的午餐聚會時,她便會認為自己被孤立,甚至認為對方是刻意排斥自己。此外,當她的朋友要求她為自己做事時,即使她內心深處不想這樣做,但是她仍然會犧牲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來取悅他們。事實上,她認為自己不配得到朋友的尊重、愛護和關心,以至於很難向他人說「不」。另一方面,她低估了自己在生活中那些應該別人珍惜的正向特質和強項。為什麼她對自己不配被愛和沒有價值的核心信念如此頑固? 我們對自己、他人和世界的信念是從童年時期與重要人物(大多是主要照顧者)互動而開始建立,這些信念是透過一些內部和外部反覆思考的模式逐漸發展。也就是說,如果父母在我們童年時一直批評我們十分醜陋,我們便會擁有「我很醜陋」的信念,並反覆地獲得父母的認可。更重要的事,我們一生中可能在腦海中重覆地出現這些想法。例如,當我們認為自己十分愚蠢並且考試不合格時,便會傾向確認自己的信念,忽略了其他與信念存在矛盾的證據。如果我們重覆利用自己的負面信念來過濾我們的世界,這些信念會因為我們的反覆確認而變得愈來愈強大。簡單而言,如果我們以某種方式思考自己、別人和自己的世界越多,我們便會越相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