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自戀型人格的光與暗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因婚姻關係的問題而與丈夫一同前來尋求協助,透過對深入了解這對夫婦的關係和他們個別的情況,我發現那位丈夫是一個與他人缺乏連繫、只顧自己的利益、缺乏同理心和情感疏離的人,可能擁有不少自戀型人格的特質。在這段婚姻關係中,妻子感到非常孤獨,因為她的丈夫經常表現得非常自私,而且對於了解太太的內心世界完全不感興趣。此外,他還經常看不起自己的妻子並貶低她。在日常生活中,這位丈夫為家人訂下不同嚴格的規則,如果有人不遵守他的規定,他便會遷怒於對方。事實上,正正因為他持續只是高度地關注自我和缺乏留意身邊的人的意識,令這段婚姻關係日漸惡化。這些就是自戀者的陰暗面,其高度的自我關注妨礙他們與別人建立真正和親密的聯繫。結果,夫妻二人都是孤獨的人。

對於那些具備適應不良自戀型特質的人而言,他們傾向全神貫注於獲得成功、地位和他人的欽佩,而且需要時刻在別人面前樹立完美的形象。由於他們把所有的專注力放到自己的身上,他們沒有空間就他人的需要給予同情,以及無法關注他人的感受和想法。鑑於這些人傾向認為自己是優越的,他們不時會欺負和挖苦他人,卻沒有意識到自己對重要他人所造成的傷害。除了因為渴望獲得權利而訂立很多規則供他人遵循外,他們還會雙重標準地打破那些規則。譬如,以上述的那名丈夫為例,他不容許妻子與其他男性朋友聯絡,自己卻經常單獨地與女性朋友外出聚會。當他的妻子發現他與一些女性朋友建立曖昧關係時,他仍然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毫無悔意。

毫無疑問,與適應不良的自戀者建立關係是有毒和令人感到非常孤獨。事實上,他們可能因為性格問題而過著極度不正常的生活。結果,很多人可能會避免表現出自己擁有自戀型相關的特徵,例如是傾向自我去達致個人成功的健康關注。有些人也有機會因為害怕顯得過分自私或專橫而拒絕擔任領導的角色。他們可以因為過於謙虛而不願意曝露自己的成就,選擇躲於他人後面來避免讓人認為自己是一個自戀的人。那麼,自戀有健康的一面嗎?

那些在社會上獲取成功或處於高地位的人,且為人類的福祉作出巨貢獻的人來說,他們可能具備一些健康的自戀特質。他們可能在克服適應不良的自戀特質方面經歷了艱難的時刻,並在個人成長的階段學到一些以往在人際關係方面所欠缺的技巧和策略。作為一個健康的自戀者,他們可能對別人的需要感同身受和給予同情。他們亦可以透過自己的臨在來與別人進行更深入的交流,以及建立親密的連繫。與此同時,他們可以在團隊中擔任優秀的領導者,具有遠見地帶領成員實現目標的魅力。事實上,他們仍然會在生活中尋求他人的認可和欽佩。但是,他們願意關注別人的需求和以他人為導向。當他們發現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亦會適時提供協助,在這個層面上,他們與適應不良的自戀者並不相同,因為他們在情感上能與他人建立聯繫,並且能夠維持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擁有一些自戀的特質。當我們明白人類是多元化,便需要學習擁抱和接受自己的自戀和他人健康的自戀特質。正正因為人們是由不同的特質和性格所構成,我們可以自由地以一顆慈悲的心來湊合和創造。這樣,我們的世界才會變得更豐富多彩。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如果父親或母親擁有自戀型人格,會對子女有什麼影響?

你會感到自卑和持續性地焦慮嗎?你會不停認為自己被困在有毒的關係中嗎?你是一名完美主義者或事事都希望超額完成?你會傾向因為信任的問題而與別人疏遠嗎?如果你對於以上其中一些的問題的回答有「是」的話,你可能受了一位或是兩位自戀型父母的影響。具有自戀型人格的父母有什麼特質?

覺察與自我有關的成癮陷阱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擁有Facebook 或 Instagram 等的社交媒體帳戶,並會不時發怖與自己的休閒生活、成就、社交聚會或重要紀念日有關的帖文。當我們獲得別人的「讚好」或是正面的評論時,我們會有滿足的感覺。事實上,這些「讚好」和正面的評論會刺激大腦中的獎勵系統並釋放多巴胺,令我們有愉悅感。我們會不斷地檢查手機應用程式彈出紅色圓圈的訊息提示,由於這是獎勵性的經驗,因此我們會更頻繁地發怖帖文,卻忽略了自己實際上是渴望大腦釋放出更多的多巴胺來尋求興奮的感覺。

13 週年的反思——無止境的蛻變

當我回顧自己成為臨床心理學家二十年的歷程,我發現自己在進行心理治療的道路和方式不斷地發展成長。今天是我私人執業的十三週年,回望過去,這趟旅程充滿各種的挑戰和祝福。我在遇到的數千位求助人身上學到不少有關人生的種種,他們讓我學會謙卑和靈活性。正正因為他們每個人都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讓我明白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而我亦逐漸了解到心理治療的確揉合了科學和藝術的元素。我作為一位臨床心理學家,一方面是受專業培訓後以科學實證為基礎來為他人進行心理治療。另一方面,基於每個人的獨特性,我需要學習心理治療的藝術,就是以靈活和具創造性的方式來進行。事實上,沒有單一類型的心理治療能夠滿足每個求助者的需求。也就是說,在心理治療中,沒有一種方法能夠適合所有人,因為求助者的需要都是多樣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