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從香港電影《濁水漂流》探討自我慈悲和對他人慈悲

近期上映的香港電影《濁水漂流》可能打動了不少人的內心。電影內容講述一群在深水埗無家者被排斥,而他們珍而重之的個人物品被政府帶走的故事。最終,這群無家者提出民事訴訟,只獲得二千元港幣的賠償。電影中其中一位無家者是一名越南難民,他與妻子和兒子失去了聯繫。在社工的幫助下,這位越南難民終於與住在挪威的兒子恢復了聯繫。對於能夠透過網上看到兒子和與他交流,他感到異常驚訝和高興。除此之外,他充滿好奇心,渴望了解兒子生活的一切。然而,當他的兒子提出要到香港探望他時,這位越南難民卻要求他不要這樣做,臉上更流露出尷尬和羞愧的表情。可悲的是,作為一名曾經入獄的吸毒者和露宿者,他被自己的內疚和羞恥所淹沒,在服食最後一劑的海洛因後自殺身亡。

我感到十分好奇,假如這名越南難民的兒子真的來到香港,發現父親是曾經入獄,並且是一位吸毒者和無家者,會有什麼感受呢?他會為父親的生活感到難過嗎?這位兒子是一名挪威的建築師,他會因為自己比父親富裕而感到內疚嗎?他會覺得自己有責任照顧年邁的父親嗎?還是他會因為父親在他童年時期沒有好好地照顧他,以及未能盡好父親的責任而生氣呢?重逢之後,這個兒子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反應。也許他可能會嘗試在經濟上照顧他,確保他有安穩的居住地方,也有機會定期從挪威回來探望他。相反,他亦有可能給父親一大筆錢,然後離開,決心不再與父親有任何聯繫。如果你是這名兒子,你可能也無法想像經歷這次重逢的複雜情緒,而這些情緒也有機會像他父親的羞恥和內疚一樣難以承受。事實上,當看這齣電影時,作為觀眾的你可能也會經歷複雜的情緒,讓你感到不知所措。一個人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能夠好好管理自己的情緒和修復需要修復的東西,去愛那個真正的自己呢?

根據書本Trusting the Gold的作者Tara Brach的說法,我們需要培養對內在情緒的覺察,特別是在面對痛苦時所經歷的傷害。只有懷著一顆開放的心,我們才能願意接受痛苦帶來不舒服的感覺。例如,如果這位越南老人嘗試以開放的態度來接受那些強烈的內疚和羞恥感,那麼他便可以接觸失去妻子和兒子的舊傷口。當有了這種覺察,他或許能夠不帶批判和清晰地體驗痛苦,明白到負面情緒是真實的,而不是個人的問題。這種試圖接觸自己的內在情緒比迴避的態度可能令他覺得這一切並非難以承受。漸漸地,他可以把自己經歷的內疚和羞恥轉化成悲傷和關懷。這樣,他有機會開闢一個新的方式,以愛和奉獻精神與兒子重新建立聯繫。儘管父子之間的情況極端,可能會在重新建立關係時遇到不少的困難。但是,如果能夠對自己經歷痛苦的表現培養自我慈悲,加深對情緒的覺察,便更願意以一顆慈悲的心投入與對方的聯繫中。

正如Tara Brach所寫言,如果你希望真正了解自己是誰和其他人的身份,請避免與他人作出比較。你無需比較自己和他人的生活誰比較好或壞、誰比你優秀或笨拙。如果你的大腦內已經建立了一個等級制度,請不要相信它!每當你想作出比較、批判或是以等級制度來定義事物,我們需要覺醒人是一體的,人的生命是充滿無限的可能性,能夠不斷轉化和蛻變。

在這個貧富懸殊的世界,當遇到對立的群體時,我們都無可避免地經歷複雜的情緒。只要我們願意以開放的態度來體驗自己的情緒,才能轉化自己的情緒,放下對其他群體的比較和批判。透過這種方式,我們能夠學會以一體來看待不同人和事物,能夠對自己和他人更加富有同情心。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為什麼靜觀近年如此受歡迎?練習靜觀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靜觀練習近年在很多國家興起,不論是有需要人士或是大眾都可能會參加一些靜觀課程,例如靜觀減壓課程(MBSR)或是靜觀認知治療(MBCT)。世界各地的學校也逐漸引入靜觀為新的科目,致力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商業機構亦在企業培訓的計劃中加入靜觀的元素,透過靜觀改善員工的心理幸福感和改善他們的工作表現。到底靜觀是什麼?為什麼靜觀變得愈來愈受歡迎?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身份認同問題和不穩定的人際關係

邊緣性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患者的兩個核心特徵是身份認同障礙和經常處於不穩定的人際關係,他們擁有持續不穩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意識。在心理學上,「自我」或身份是個人在自我反省過程中對於自己的概念。事實上,根據美國哲學家、歷史學家和心理學家William James的說法,「自我」可以分為四個層次,包括物質自我、精神自我、純粹自我和社會自我。物質自我是指我們的身體存在於世界上;精神自我是一個人對自己的內在和主觀感覺,也就是心理層面上的自我;純粹自我是個人在不同時間和背景下對自我的感覺有連貫性;社會自我就是在與其他人的關係中獲得自我形象的認可。患有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對於整合以上不同層次的自我會遇到不少困難,因此未能建立一個穩定和整合的自我。他們無法建立連貫的自我敘事,難以回答「我是誰?」或「我需要什麼?」之類的問題。

對童年缺乏父母的愛與培育的哀悼

在新上映的漫威電影《尚氣》中,其中一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尚氣與父親文武之間的關係。由於尚氣在年幼時喪母,因此父親對他的教養非常嚴厲和苛刻。尚志的童年毫不典型,而且對父親的感情也十分複雜。事實上,在電影接近尾聲的時候,尚志甚至為了拯救母親的家鄉,可能需要殺死自己的父親。對於那些在童年時期沒有得到父母足夠培育的人來說,他們在成年後的生活遇到各種的困難是很常見的。例如,有些人可能會因為缺乏一個榜樣而難以與別人保持豐盛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無法與他人交往。實際上,孩子在童年的時期需要透過父母提供不同種類的培育方式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