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為什麼有些人犯錯時會認定自己是失敗者,另一些人卻不以為然?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傾向認為自己在工作或人際關係中犯錯時,就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在某次的面談中,他對我說:「我不應該讓我的同事知道自己因為團隊士氣低落而失去工作的動力。我這樣做真的太傻了!我真是一個失敗者!」當他告訴我團隊內部正在發生的事情,以及其他同事在他背後說他不是的想法時,他似乎完全相信自己這些念頭。事實上,他並沒有意識到實際的情況有機會與他的感知不相同。換句話說,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完全得知事情發展的真相和他的同事在他背後說三道四的內容。

這位求助人在告訴我他的想法時,傾向使用那些絕對性的詞語。例如,他說:「由這一刻開始,我不能告訴任何同事我在工作中缺乏動力。我應該避免告訴任何人有關自己的內心世界,以保護自己的私隱。」這位求助人無法意識他所說的只是個人想法,並不一定適用於所有情況。他未能了解與同事之間的關係實際上是多樣性的,他可以擁有一些值得信賴和交心的同事,更可以與這些同事分享更多有關自己內心世界的事情。當他極端地完全相信自己的想法時,受到二分法的思維模式所影響,採取非黑即白的態度來看待事物。也就是說,他要麼選擇向同事透過自己所有的內心狀況,要麼把這一切都隱藏起來。結果,當這位求助人以這種思維來認定自己犯錯就是失敗者時,會堅決地相信自己的想法,難以理解他的想法有機會不等於事實。

對於那些能夠認識自己的想法只是想法而不一定是事實的人來說,他們在談及自己的想法時會使用不同的言詞。譬如,如果上述的那位求助人能夠意識到自己的想法只是想法,他可能會說:「我認為自己可能是一個失敗者,因為我把自己的精神狀況告訴了我的同事。」事實上,他也有機會以幽默的方式來描述在這種情況下成為失敗者的想法。他可能會說:「我又在認為自己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我的老朋友又回來找我了。哈哈!」雖然他描述的內容可能一樣,但是他能夠透過以不同的方式來談論有關的事情。

無可避免地,我們每個人也許曾經以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來思考。我們可能因為犯錯而感到失敗,也可能因做了一些讓自己看起來很愚蠢的事情而後悔。很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明白自己的想法只是想法,以及是對自我的暫時感知。當我們留意到自己經常在說話時運用那些絕對的術語,便需要學習把自己從這種二分法的思維模式拉出來。我們亦需要明白自己對某種情況或自己的念頭可能只是其中一種能夠解釋的原因或感知。這樣,我們就不會那麼容易陷入二分法的思維而堅信自己那些極端的思想。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創造力可能是應對喪親之痛的方法之一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因丈夫突然離世而經歷喪親之痛,面對突如其來的損失,她感到不知所措,並似乎會在哀傷階段中鬱悶一段很長的時間。事實上,她的爸爸在她年輕的時候因絕症而過世,讓她從小失去父親角色的榜樣,影響了她一生的安全感和自我形象。結果,她嫁給一位比自己年紀大很多的男子。某程度上,她把這位男子當作成自己的父親。在她的內心深處,她時刻感到軟弱和很重的無能感。儘管我這位求助人是一名專業人士,以及擁有一份高薪厚職的工作,但是她在情感上極度依賴於她的丈夫。她每天都需要丈夫的陪伴,並傾向把自己的所有問題和情緒困擾一一告知對方。正因她對丈夫的依戀很深,對方的突然離世為她帶來莫大的打擊,並讓她發現自己在經歷痛苦時再沒有可以求助和依賴的對象,感到非常惶恐不安。

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的多個面向

如果你遇到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 (BPD) 的人,你可能會發現他們變幻莫測。他們在情緒和行為方面經常迅速地起變化,你會覺得很難理解他們的想法。這種情緒、思想和行為上的突然轉換導致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患者出現不同面向。例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和她的男朋友在坐巴士的期間突然放聲大哭。當她的男朋友問她為什麼突然哭了,她回答說因為當天他沒有主動請客,讓她感到非常難過。她認為男朋友不夠愛她之餘,亦會因為對方在工作中擁有很多女性朋友而隨時離開她。在這種情況下,這位求助者以非黑即白的模式思考,突然變成孩子般的狀態。她感到非常孤獨,認為每個人都會虐待和拋棄她。

在主觀和客觀之間取得平衡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

我們很多人都可能有過這樣的經歷,就是發現自己根據有限的資訊對別人作出的判斷與現實不相符。例如,一位客戶服務員主觀地認為那位在電話中表現得非常有禮貌和恭敬的客人是一個非常友善的人。事後她才知道這位客戶於通電話後對她作出投訴,指責她在處理訂單時出錯,最終導致她受到上司的處罰。在另一個例子中,一位秘書和上司的某位客戶交涉後認為對方十分粗魯。然而,當這位客戶在一個星期後前來辦公室和她的上司會面時,她發現這位客戶非常真誠和樂於助人,更在她的上司面前稱讚她注重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