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抑鬱症患者的自我要求部分

現今,幸福和快樂是很多人追求的重要目標。我們或許在不知不覺間傾向於別人面前展現最好的一面,讓人覺得我們身心健康。當帶著這樣的期望,我們可能無法接受自己感到沮喪的時刻。我們有機會因為身體不適或其他問題而批評自己,並試圖向身邊的人隱瞞我們的困難。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接受了我幾年的心理治療,起初她因患上嚴重的抑鬱症而缺乏動力,難以維持健康和有規律的生活。她亦因為抑鬱症而放棄修讀碩士課程,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家裡。透過心理治療,她逐漸恢復正常的生活規律,情緒明顯得到改善。她更開始參加一些舞蹈課程和從事兼職工作。然而,由於最近的舞蹈課程的參與率減少,以及她反覆思考自己的生活欠缺方向,她的情緒惡化了。結果,她開始沉迷於電子遊戲,長時間留在家中打電動。

對於很多抑鬱症患者而言,普遍都存在一個潛在問題,就是對自己要求過高。這些人可能會期望自己在學業或工作上取得優異的成績或重大成就。常見的是,基於這些不切實際的期望,他們往往會因為未能實現自己渴望的目標而感到沮喪。結果,他們可能會放棄正在做的事情並持續陷入抑鬱情緒。經過一段時間的心理治療,他們的抑鬱情緒可能會有所改善。但是,過去因未能實現目標所經歷的挫敗感可能會使他們偶爾出現情緒波動。在這個時候,他們或會開始責備自己的病情輕微復發。這種重覆的模式有機會影響他們正進行的心理治療的進展。

在我上述提及的個案中,重要的是我的求助人要覺察到她潛在的自我要求和自我批評。面對舞蹈課程的出席率下降,她感到情緒低落或許是正常的。由於她無法接受這個情況,便對自我作出嚴厲的批評,並且通過沉迷遊戲來避免面對自己內心的問題。對她來說,她需要明白在治療抑鬱症的過程中了解和接受自身不足和缺乏生活意義的感覺非常重要。當她覺察到自己傾向對自己要求過高並開始設立更實際的目標時,她的情緒可能會逐漸好轉。在這個情況下,我的求助人重新考慮學習西班牙語,並計劃在不久的將來到西班牙旅行。她開始把生活的重點放在恢復更健康的日常生活和搜尋有關語言學校的資料。在戒掉打機成癮及重新將生活重心轉向現實的目標後,她的情緒有所改善,並且更有動力去實現相關的目標。

對於患有抑鬱症的人來說,面對情緒起起落落是很常見。有了自我接納和自我慈悲,他們將更有能力以平靜和強項來面對動盪。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人士的大腦會發生什麼? (二)

我於上星期的網誌中講及當一個人未能消除其交感神經系統的反應(戰鬥或逃跑反應),便可能會出現創傷後壓力症的癥狀,重覆經歷恐懼。在這種情況下,那人未能阻止大腦的神經系統不斷地提醒他有威脅的警報。到底有什麼可能的原因導致大腦的警報系統過度敏感,並不斷發出虛假警報呢?

偏見與歧視的一種解藥

在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有偏見和歧視,很多人都因自己的種族、性別、政治取向、社會階級或宗教信仰等原因而遭受某種偏見或歧視。在心理學的角度,偏見或歧視有可能是由於一個人投射了自己無法忍受或接受的特質到他人身上。那些對別人有偏見或是歧視別人的人,會由於投射了自己的負面特質而對被歧視者作出相應的行為;而遭受偏見或歧視的人有機會因為接受了這種投射,作出具有那些負面特質的行為。例如,一個傳統的中國岳父會把他的媳婦視為家中的下等人,而媳婦因為接受了這種投射,認為自己相比其他家庭成員次等,變得非常服從和事事遷就家人。

從香港電影《濁水漂流》探討自我慈悲和對他人慈悲

近期上映的香港電影《濁水漂流》可能打動了不少人的內心。電影內容講述一群在深水埗無家者被排斥,而他們珍而重之的個人物品被政府帶走的故事。最終,這群無家者提出民事訴訟,只獲得二千元港幣的賠償。電影中其中一位無家者是一名越南難民,他與妻子和兒子失去了聯繫。在社工的幫助下,這位越南難民終於與住在挪威的兒子恢復了聯繫。對於能夠透過網上看到兒子和與他交流,他感到異常驚訝和高興。除此之外,他充滿好奇心,渴望了解兒子生活的一切。然而,當他的兒子提出要到香港探望他時,這位越南難民卻要求他不要這樣做,臉上更流露出尷尬和羞愧的表情。可悲的是,作為一名曾經入獄的吸毒者和露宿者,他被自己的內疚和羞恥所淹沒,在服食最後一劑的海洛因後自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