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疫情大流行下激勵自己繼續好好鍛鍊身體?

在疫情第四波的爆發下,很多人可能需要恢復更加嚴謹的社會隔離措施,例如在家工作或是在家學習。面對疫情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和壓力,我們都會認為需要定期進行體能訓練,保持身心健康。事實上,研究指出會進行恆常體能訓練的人會相對地不受與壓力有關的負面影響。與不運動的人相比,這些人對壓力源的神經內分泌和自主神經的反應會較少。
如果大家都認為恆常的身體鍛鍊是有益的,為什麼有些人仍然不能堅持自己的運動的習慣?這就如強化(Reinforcement)的概念一樣,如果人在完成某項活動後會產生正面情緒,就更有可能重覆進行該項活動。其實,一個人體驗運動帶來的正面情緒是取決於人的體能水平和運動的強度。其中一項體能水平指標是換氣閾值 (ventilatory threshold),即是當呼吸的速率比攝入氧氣的消耗增加得更多,令你感到呼吸越來越困難。而另一項指標就是乳酸閾值 (Lactate Threshold),即是當乳酸開始在血液中積聚的時候,人體被迫轉換為無氧呼吸。以上兩項的指標都與個人的身體質素有關。研究指出,當人在低於以上兩個閾值的情況下鍛鍊體能,會是一種愉快的體驗。相反,當一個人在這兩個閾值之上運動時,他或她會從經歷正面情緒轉變到經歷負面情緒。
此外,那些傾向於追求刺激或獎勵的人比那些傾向於尋求平淡或避免疼痛的人更有可能在體育鍛煉中經歷正面情緒。 如果一個人在體育活動中獲得較高的技巧掌握和自主水平,在鍛煉過程中亦更容易體驗正面的情緒。
在進行體能訓練期間和完成訓練後的正面情緒都與訓練計劃的堅持有關。事實上,研究指出中等強度的運動所帶來的正面情緒反應,預計可以令人可以堅持長達一年的運動訓練。有鑑於此,如果我們在第四波疫情爆發下在家工作或上課的安排下開始新的運動方式,便需要開始進行會產生正面情緒的訓練,並不是針對於加強心臟的鍛練。假如我們在訓練的時期過分激烈,超出了換氣閾值和乳酸閾值,便很容易帶來負面情緒,輕易放棄訓練計劃。
基於正向強化的概念,我們可能需要根據自己的身體質素和健康水平來設計運動方式,這樣才能在運動的過程中獲得愉快的感覺。在面對疫情大流行的時期,就讓我們富有創造力地計劃屬於自己的運動方式,保持身體健康及持續地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