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能够充分感知现实吗?

在2007年,有一位小提琴家在华盛顿的一个地铁站演奏巴赫的作品约四十五分钟。 在这四十五分钟,只有六人停下来花了一些时间欣赏表现。而另外有二十位路人没有停下来欣赏演奏,只是给了小提琴家一些金钱。当那位小提琴家演奏完毕后,并没有人为他鼓掌。其实,这位小提琴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Joshua Bell。在当天早上大约经过的二千人当中,大概所有人都认为Joshua Bell只是一个可怜的小提琴家,需要在寒冷的早上依靠演奏赚钱维生。没有人能够看清事实——在地铁站内拉小提琴的人正正是着名音乐家。
我们可能认为自己能够充分感知现实。但是,我们的知觉是会持续被内在的心理模型所影响。我们的感官会根据过往的经验对于不同事物选择性地作出回应。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会依据大脑内的「数据库」选择要注意的资讯。在脑神经科学中,研究指出我们所感知到的「事实」是建基于内在的模型。当一个人在经过地铁站时看到Joshua Bell演奏小提琴,视觉讯息会通过丘脑(thalamus)被传送到视觉皮层(visual cortex)进行处理。这个人在视觉皮层的处理过程中能够看到一名男子在拉小提琴。另一方面,视觉皮层实际上通过丘脑回送更多的资讯。结果,这个人会认为拉小提琴的人只是一个贫穷的乐手在赚钱。而这个人对于所看到的演奏者是基于他或她过去的经验,就是大多的人在地铁站拉小提琴都是为了赚钱。
Joshua Bell在地铁站拉小提琴的故事展示了我们倾向根据过往的经验而扭曲了现实。事实上,我们倾向于投放更多注意力在某些可以认同自我身份的事情或物件上,亦倾向看到或把注意力放到那些感兴趣的事物上。这样,我们便可能忽略了眼前事物的一些重要资讯。例如,很多女性在购买汽车时只会根据颜色和外观来作出选择,因为她们对于汽车技术规格并不感兴趣,只着重外观。
在面对眼前的不确定性,我们需要明白自己在感知现实的局限性。我们需要多觉察,培养一颗初心。事情往往远比我们想像中复杂,当我们试图去了解现实时,我们需要先放下自己的先入为主和假设。
首先,我们可以练习静观,好让我们为自己提供内在空间来扩展知觉。其中一个例子是我们可以尝试仔细地观察一朵花,感知一些我们平常不太关注的一些细节。除此之外,当我们能够觉察到自己对于别人或是某些物件的批判时,学习先退后一步,尝试客观地去感知事物和采取不同的观点。当下次我们在面对一个很复杂的事情时,就让我们尝试充分利用不同的感官,以不同的角度去感知,而不是单靠自动化去理解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