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面對具自戀型人格特質的男性時,女性可能出現的矛盾心理

在我的臨床實踐中,一位女士反覆與有虐待和操縱傾向的男性建立親密關係並被困其中是很常見。有時候,這些女性無法獲得所需的支持,因為施虐者往往在公開場合表現得異常友善、迷人和無私。然而,關上家中的門後,他們會對他們的伴侶施以虐待和極力操控。因此,這些女士很難向別人透露她們的痛苦,因為她們的朋友和家人可能不相信她們。此外,受性別角色和社會期望的影響,女性通常都被寄予厚望需要保持安靜和順從。因此,這些女士可能已經習慣於適應危險,不會坦率地說出自己的苦況並保證自己免受傷害。

在這些女性當中,不少人都在一個有自戀父親的家庭中成長,這並不罕見。事實上,自戀者有時候擅於在公開場合管理好自己的個人形象。他們的公眾形象與其在家中對待女兒冷漠和殘忍的態度完全不相符。他們的女兒已經習慣於接受與家庭中親密的人之間的人際關係危險。當這些女性長大後,她們在和男性發展親密關係時,往往會否定自己的痛苦和危險感。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有時候她們的另一半是社區中信譽良好的慈善家。更甚的是,這些女士可能一直以來經歷了很多來自伴侶、家人和朋友的「煤氣燈操縱」,逐漸學會了不斷懷疑和否定自己。

對於這些女性來說,驗證並承認她們對自戀男性的感受和經驗是很重要。當有疑問時,他們可以向那些對治療受自戀者虐待的倖存者具備豐富經驗的專業人士尋求諮商和心理治療。她們需要保持堅定,以防止因受別人的意見影響而忽視自己遭受虐待的現實。如果與施虐的家庭成員見面會讓她們感到難以承受的刺激,她們可能需要限制與自戀父母的交流和接觸。他們可以選擇只在特殊場合才與他們會面,如聖誕節或新年。重拾權力去選擇何時以及多久與自戀父母見面也是一種提昇自我的力量。假如會面升級至虐待行為,選擇什麼時候遠離自戀父母的潛在傷害也是很關鍵。

在親密的成人關係中,如果這些女士的伴侶不願意為自己尋求心理治療,她們或許會選擇和自戀的伴侶分開。有時候,在決定分居之前先尋求婚姻輔導可能也有所幫助。由於自戀的伴侶有機會藉此對自己的虐待特質有了更多的了解,因此如果她們希望在親密關係中向對方提供機會,先尋求專業幫助可能是一個選擇。然而,如果這些女性對於施虐者尋求心理治療服務的幫助沒有任何希望,就不要為決定與伴侶分居而感到內疚,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在驗證了自己的感受和經歷後,這些女士需要學習自我關懷和滋養自己,她們需要尋求那些能夠理解和支持她們的家人或朋友的支援,以便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建立聯繫。當她們飽受負面情緒困擾時,需要學習更多的自我安撫練習,例如進行冥想練習。對她們來說,治癒由自戀者造成的創傷是一趟漫長的旅程。事實上,在相關的虐待經驗後,療癒和照顧自己是需要很大的勇氣。

在這段漫長的療癒和滋養之旅中,重要的是這些女士盡可能找到更多的社會和情感支持,而不是保持沉默和容忍虐待。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人士的大腦會發生什麼? (二)

我於上星期的網誌中講及當一個人未能消除其交感神經系統的反應(戰鬥或逃跑反應),便可能會出現創傷後壓力症的癥狀,重覆經歷恐懼。在這種情況下,那人未能阻止大腦的神經系統不斷地提醒他有威脅的警報。到底有什麼可能的原因導致大腦的警報系統過度敏感,並不斷發出虛假警報呢?

偏見與歧視的一種解藥

在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有偏見和歧視,很多人都因自己的種族、性別、政治取向、社會階級或宗教信仰等原因而遭受某種偏見或歧視。在心理學的角度,偏見或歧視有可能是由於一個人投射了自己無法忍受或接受的特質到他人身上。那些對別人有偏見或是歧視別人的人,會由於投射了自己的負面特質而對被歧視者作出相應的行為;而遭受偏見或歧視的人有機會因為接受了這種投射,作出具有那些負面特質的行為。例如,一個傳統的中國岳父會把他的媳婦視為家中的下等人,而媳婦因為接受了這種投射,認為自己相比其他家庭成員次等,變得非常服從和事事遷就家人。

從香港電影《濁水漂流》探討自我慈悲和對他人慈悲

近期上映的香港電影《濁水漂流》可能打動了不少人的內心。電影內容講述一群在深水埗無家者被排斥,而他們珍而重之的個人物品被政府帶走的故事。最終,這群無家者提出民事訴訟,只獲得二千元港幣的賠償。電影中其中一位無家者是一名越南難民,他與妻子和兒子失去了聯繫。在社工的幫助下,這位越南難民終於與住在挪威的兒子恢復了聯繫。對於能夠透過網上看到兒子和與他交流,他感到異常驚訝和高興。除此之外,他充滿好奇心,渴望了解兒子生活的一切。然而,當他的兒子提出要到香港探望他時,這位越南難民卻要求他不要這樣做,臉上更流露出尷尬和羞愧的表情。可悲的是,作為一名曾經入獄的吸毒者和露宿者,他被自己的內疚和羞恥所淹沒,在服食最後一劑的海洛因後自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