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為什麼我不能阻止自己不停滑手機?社交媒體成癮與神經系統的關係

最近發行的紀錄片"The social dilemma"探討了社交媒體危害使用者的現象,包括對使用者的利用、社交媒體成癮問題、以及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和在政治上的使用。你是否有朋友無法控制自己每天過度使用社交媒體?你是否經常無法控制地開啟社交媒體?你是否遇到一些朋友每天都會在社交媒體上多次發佈有關自己個人生活的照片或貼文?

社交媒體成癮的特徵是人們無法控制使用社交媒體的衝動,多次嘗試控制和減少使用社交媒體但都未能成功,以及因過度使用而對生活其他重要的領域產生了負面影響。如果一個人沉迷於社交媒體,使用社交媒體會產生令他愉悅的感覺。相反,如果停止使用社交媒體,則會引起令人不安的感覺。當他嘗試放棄使用時,只要有某些刺激(例如手機彈出通知)便會讓他故態復萌,不停繼續使用。

為什麼社交媒體如此容易令人上癮?社交媒體的設計對用戶產生多巴胺誘導的作用,就好似在我們的大腦神經迴路中賭博和吸毒上癮的機制一樣。研究指出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個人生活和接受別人的讚好激活了大腦內的獎勵系統,而這種刺激正面地強化了參與分享活動,大量多巴胺伶使用者從發佈貼文或照片中獲得即時的獎勵 —— 愉悅的感覺。誰不想用很少的努力就能得到朋友的更多關注和認可?事實上,有些人甚至花很多精力來創造與享受休閒活動有關的有趣貼文,而分散自己在當下享受該活動的専注力。

研究顯示當我們的分享專注於自己的時候,我們大腦內的獎勵迴路是更加活躍的。由於使用社交媒體主要是分享自己的成就或是炫耀自己的生活,而不斷地自我表露具有更高的多巴胺誘導作用,因此社交媒體是非常容易上令人上癮。誰不喜歡這種不費吹灰之力的自我營銷工具來增強我們的自尊心,並同時滿足我們對積極關注的需求?

就像在紀錄片"The social dilemma"中描述一樣,社交媒體的使用就像是一把雙刃劍。事實上,社交媒體設計師的出發點是希望我們不用受地域的界限來與朋友聯繫。但是,我們需要了解社交媒體的成癮問題,並採取有效的策略來防止自己上癮。例如,你可以選擇關閉社交媒體的所有通知,防止自己對查看訊息的衝動作出即時的反應。如果你發現自己在社交媒體上花費了太多時間,那麼現在就應該遠離電子產品,進行一些社交或戶外活動,給自己空間來好好照顧當下的內在自我。就讓我們參加不同的社交聚會和與大自然的「約會」,利用不同的感官享受一下,而不是單單透過手機去看這個世界。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兒童時期的人際創傷的心理治療

在我心理治療服務中,比較常見的求助者是經歷人際創傷而尋求心理治療的人士。很多臨床問題,包括臨床完美主義、依附問題、自我形象低落和自我忽略都有機會與求助者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的創傷經驗有關。一段健康的母嬰關係能夠促進小孩安全型依附的發展,媽媽能夠敏銳地對嬰兒發出的訊號作出反應,在幫助他們建立安全感擔當了重要的角色。

以中庸之道來尋找「我是誰」

也許很多人在一生中經常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是誰?」。在我的求助人當中,不論是青少年、剛剛成年的年輕人、中年人士,甚至老年人都會問同樣的問題,但他們卻不知道答案。我的職業是否代表了我?我是否就別人對我外表的評價來定義自己?抑或我腦海裏的思想就是我?

照顧我們的內在小孩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是一位購物狂,即使已經負債纍纍,仍然無法控制自己購物的衝動。她幾乎每天午飯時間都會去購物,並經常沉迷瀏覽網上商店,留意最新推出的服裝、手袋或鞋子。每次她到商場,都會有所收穫,絕對不會空手而回。事實上,她的家中有很多不同顏色但相同款式的衣服。此外,她更會每天查看那些網上商店的最新庫存,確保自己能夠第一時間到實體店試身並購買。她的購物狂行為嚴重影響了自己的經濟狀況和與男友的關係,因為債台高築而無法為籌備婚禮而儲蓄。為什麼她明明意識到自己購物狂的傾向已經嚴重影響生活,仍然忍不住繼續瘋狂購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