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如何應對中年危機?

現今醫學昌明,人類的壽命得以延長。隨着人類的平均壽命增加,中年被重新定義,介乎於40 至 65 歲的人會被界定成中年人。處於這個人生階段的人,他們的子女可能已經長大成人,自己亦有機會成為祖父母。這些人或者開始意識到生命的有限性,並思考自己餘生該做些什麼事情。對於一眾中年的上班族,他們亦開始想著如何通過教學和傳承為他人帶來改變。這個年齡層的人的人際關係也許會被重新考慮,因為他們可能會開始感到無聊,或認為自己所擁有的關係逐漸變得陳舊。中年人士如何應對中年危機及其相關的問題?

鑑於中年階段需要擔任的角色和肩負的責任越來越多,中年人的生活面臨巨大的壓力。這些壓力和緊張可能與失業、職業生涯停滯不前、健康問題、父母去世或空巢症候群(empty nest syndrome)有關。當中年危機開始時,一個人可能會極力否認自己正在面對它,傾向於逃避現實並渴望努力恢復到過往的平衡。當一個人試圖逃避或對抗中年危機但遇到失敗時,他或她可能會因此而感到沮喪和被困。在抑鬱的階段中,人們有機會出現社交退縮的反應或脫離生活的情況。當面對突發事情或意想不到的變化時,他們也有機會因不確定性而感到焦慮。只有開始接受自己正在面臨中年危機的事實和反思自己當下的狀況,一個人才更有機會制定實際的應對策略以尋求變化,克服中年危機有可能發生的問題。

為了應對中年危機,中年人士可以在解決手頭上的危機後,學習將注意力重新放回自己的身上。例如,一位中年男士可能在經歷重病康復後開展自我發現和自我探索的旅程。一個人可以透過練習靜觀或接受分析性心理治療,把專注力轉向自己的內在和與內在的自我重新建立聯繫。這種做法有助一個人更加了解真實的自我,並反思如何充分地利用自己的餘生。除了與真實的自我重新建立聯繫外,一個人還可以與所愛的人和其他人重新建立聯繫,發展有意義的人際關係。這樣,他或她能夠在面臨中年危機的挑戰時獲得一定的支持和陪伴。對於那些發現自己在前半生沒有努力維持健康和平衡生活的中年人,他們可以考慮作出改變,開始養成均衡飲食和恆常運動的健康生活習慣。如果一個人尋求專業教練的協助,為自己健康的生活方式設定一些可以實行的目標,這亦會帶來莫大的益處。

事實上,由於不同背景之間的角色和價值觀變得多樣化,中年人的生活結構亦變得更為複雜。譬如,一位中年女士可能在擔當母親和祖母的角色的同時,也有女兒和孫女的身份。她亦有機會選擇重返校園,進入大學攻讀碩士課程,並重新考慮在中年創出一番新的事業。另一位中年人士可能選擇在50歲提前退休,從事藝術創來發展他的第二職業。與此同時,他亦可以擔任大學的兼職教授,向年青一代傳授專業的管理知識。在這種情況下,他不僅是一個藝術創作的初學者,又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對於那些還有精力和資源的人而言,他們人生的可能性看起來「與年齡無關」。因此,中年人士在規劃他們的後半生時,可以嘗試勇敢地跳出自己的框框思考。

實際上,中年是從實現和爭取成功到重新關注自己的內在自我的過渡時期。現在是時候整合我們不同的身份元素,並開始自由地探索自己的需求。當我們能夠加強對內在自我的自省和反思時,才能以健康的觀點和富有意義的參與來面對自己的死亡。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反思——無助與希望之間的角力

在最近幾個星期 ,新型冠狀病毒的確診數字急劇上升。很多人可能認識一些正在等待病毒檢疫測試結果、接受強制檢疫或家居隔離、甚至已被確診感染的人士。即使沒有這些經歷,面對著如此多的不確定性,我們也許感到強烈的無助感。例如,我們可能會時常擔心在街上或工作的地點遇到隱形帶菌者。而對於那些正在接受強制檢疫的人士,他們也難免感到被弧立、限制和歧視。

述情障礙及身心症狀

在我的臨床工作中,我不時遇到一些求助人在沒有物理病因下患有長期痛症。透過全面的臨床面談,我發現很多這類的求助人都患有述情障礙。述情障礙是指難以識別和描述個人的情緒,及從自己的身體感覺分辨各種情緒。促成這種性格結構的發展有多種的因素,包括遺傳因素、童年早期的發展環境和創傷等等。

兩種與永續存在的自我有關的幻象

使用社交媒體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不時會在社交媒體上看到朋友發佈不同類型的照片,例如自拍照、社交活動、成就或任何關於自己的東西,希望獲得「讚好」或正面的評價。對於一些普通的用戶而言,在社交媒體上發佈有關自己正向的身分是沒有問題。當一個用戶透過社交媒體來創造正面的自我形象,有助與朋友建立正面的聯繫和從他人身上獲得正向的反饋,有助加強一個人的正面自我形象。事實上,大部分的用戶都明白自己並不是比他人優秀,亦能夠感知現實來看待自己。然而。當一個人在社交媒體上過度發佈與自己相關的資訊,在獲得大量的「讚好」和正面評價後覺得自己比他人優越,這樣的情況便令人擔憂。在佛教心理學中,這可能與一個人抓住與永續存在的自我比他人優秀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