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在聖誕節期間,如何好好照顧自己的心理健康?

聖誕節是一個普天同慶的節日,大多數人都會渴望參與不同的社交聚會,願意花費更多的支出購物,以及與家人共聚天倫。然而,對於一些患有社交焦慮、抑鬱症或其他心理健康問題的人來說,情況可能並非如此。事實上,很多人可能在生活中缺乏社會或家庭的支持,有些人可能正在處於充滿矛盾衝突的家庭關係中。此外,有些人可能因為被邀請參加不同的聖誕派對而承受莫大的壓力,引起嚴重的社交焦慮。而對於那些因疫情而失業的人士而言,看到他人愉快地購物或雀躍地交換聖誕禮物可能會感到壓力和恐懼,並因此而對自己目前的財務狀況感到羞恥。當抑鬱症的患者看到家人或朋友發怖溫馨的聖誕聚會或嚐美味佳餚的照片時,有機會加劇了他們抑鬱的情緒。那些患有躁鬱症及相關障礙的人士,聖誕節可能誘發他們作出衝動購買和其他衝動性的行為。

無論您在這個聖誕節期間處於哪種的心理狀態,好好照顧自己的心理健康都是至為重要。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我們很容易會看到其他人以一種看似非常理想的方式來慶祝聖誕節。有見及此,我們需要學會管理自己對聖誕節的期望。事實上,其他人在社交媒體平台所發怖的內容可能只是生活的其中一個部分,並不能反映他們幸福的全部。因此,我們必須學會不與別人比較,也無需期望自己參加很多「理想」的聖誕節慶祝活動。對於那些正在經歷困難或有心理健康問題的人來說,接受獨自一人渡過聖誕節也是一種選擇,他們並不一定要在節日期間參加各式各樣的社交和家庭聚會。那些更願意在節日獨處的人,亦需要留意與親友保持聯繫。可以的話,他們不妨選擇一些非常親密的家人或朋友進行一對一的會面,這樣亦有助在聖誕節的期間獲得社交的支持。如果有些人在生活中沒有良好的社交支持系統,他們可能需要尋求其他的渠道來獲得一些心理上的支援和幫忙,例如是一些推廣及促進心理健康的熱線。

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我們需要在聖誕節的期間加倍留意如何好好照顧自己,譬如是注意自己在社交聚會上的安排和購物的行為。我們要避免為自己過分緊密的行程或作出超支購物。那些有依賴某種物質或酒精習慣的人要注意自己在節日的攝取量,遠離誘惑也是十分重要。在放假的時候,我們不妨嘗試保持日常的生活習慣,像平常一樣的時間起床和睡覺。當然,在某些特別的日子(如聖誕派對)而熬夜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我們仍舊可以保持日常的鍛煉計劃和正常的飲食習慣,將有助我們保持身體健康。另外,如果你有恆常進行靜觀練習,請不要在假期中暫停練習。

聖誕節能夠讓我們在假期中好好享受寶貴當下的時刻,亦是一個表達感恩和細數祝福的日子。毫無疑問,聖誕節是每個人都可以享受的節日。不管我們現正經歷什麼,仍然可以以自己享受的方式慶祝聖誕節,並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祝大家在聖誕假期平安幸福!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與童年創傷有關潛在的逃避機制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由於難以忍受與他人聯繫所帶來的情緒,因此在不自覺下傾向逃避出席所有社交場合。除此之外,他還有酗酒的習慣,希望透過酒精來擺脫因工作壓力所帶來的焦慮。事實上,他的父親在他童年時期經常虐待他,常常因為一些瑣碎的事而責罵他,甚至對他作出體罰。在整個童年時期,他學會了建立一種應對機制,就是在盡可能的情況下,盡力逃避父親和任何有機會被虐待的情況。另外,他還學會了逃避任何可能觸發與他童年虐待相關情緒的場合,例如受到負面評價和批評的情況。其中一個例子是當他曾經被一位同事欺凌後,他會因為擔心自己再次被欺凌,以及受創傷經歷的記憶影響,不願意出席任何公司團隊的聚會。

為什麼我們在童年時期所發展的核心信念如此頑固?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每當發現沒有人注意自己或朋友沒有邀請她出席聚會時,便會確信自己沒有人愛和沒有價值,她亦因此而常常感到沮喪。她在生活上傾向執著於一些次要的細節,而這些細節往往會引發起她各種負面的想法,例如別人都不喜歡她或孤立她等。譬如,當她的同事告訴她他們有自己的午餐聚會時,她便會認為自己被孤立,甚至認為對方是刻意排斥自己。此外,當她的朋友要求她為自己做事時,即使她內心深處不想這樣做,但是她仍然會犧牲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來取悅他們。事實上,她認為自己不配得到朋友的尊重、愛護和關心,以至於很難向他人說「不」。另一方面,她低估了自己在生活中那些應該別人珍惜的正向特質和強項。為什麼她對自己不配被愛和沒有價值的核心信念如此頑固? 我們對自己、他人和世界的信念是從童年時期與重要人物(大多是主要照顧者)互動而開始建立,這些信念是透過一些內部和外部反覆思考的模式逐漸發展。也就是說,如果父母在我們童年時一直批評我們十分醜陋,我們便會擁有「我很醜陋」的信念,並反覆地獲得父母的認可。更重要的事,我們一生中可能在腦海中重覆地出現這些想法。例如,當我們認為自己十分愚蠢並且考試不合格時,便會傾向確認自己的信念,忽略了其他與信念存在矛盾的證據。如果我們重覆利用自己的負面信念來過濾我們的世界,這些信念會因為我們的反覆確認而變得愈來愈強大。簡單而言,如果我們以某種方式思考自己、別人和自己的世界越多,我們便會越相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