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作為臨床心理學家,我可以治療我的家人或朋友嗎?

作為一名臨床心理學家,我的家人和朋友經常因為心理健康、人際關係和其他問題(例如工作壓力)向我作出諮詢。在我的社交圈子中,不時有人向我作出請求,希望我為他們的伴侶或密友進行正式的心理治療。我通常會禮貌地拒絕他們的請求,並盡力轉介有類似背景的專家為他們提供心理治療服務。為什麼在提供心理治療時保持適當的界限如此重要?而在什麼例外的情況下,心理學家能夠同時與某人建立多重關係?

作為註冊的臨床心理學家,我們需要謹守專業操守。根據大多數心理註冊機構的道德守則,治療師應該避免和服務對象建立多重關係。治療師與服務對象在進行心理治療的期間,可能存在多重關係包括社交或業務關係,而為朋友或家人提供心理治療服務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如果臨床心理學家與服務對象建立了多重關係,他或她需要承擔自己與服務對象之間關係受到影響的風險,治療關係會因為治療師的自身利益受到影響。在心理治療當中,治療師會以求助人的福祉為最優先,他或她不應該利用服務對象來滿足自己的需求。例如當治療師利用心理治療時間談論個人問題,或與另一個求助人談論另一位客人的私事,都可能會違反道德標準。如果治療師要求客戶為他或她工作,例如共同進行一些工作計劃,這也可能是一個問題。

倘若臨床心理學家與服務對象之間存在多重關係,則有可能無法在心理治療中保持客觀性。即使他或她盡最大努力保持客觀性,服務對象也可能無法做出回饋。事實上,當客觀性被損害時,治療效果有可能會大受影響。例如,如果治療師與求助人原本在朋友關係上發生衝突,他也許未能專業地分析求助人所面臨的問題。

在治療師和服務對象的多重關係中,彼此之間的權力差異是令服務對象被剝削的主要原因。這是因為臨床心理學家具有專業地位和對服務對象的個人了解。除此之外,服務對象處於比較脆弱的狀態,在情感上依賴治療師並希望得到心理上的療癒。在多重關係中,治療師可能有機會可以利用到服務對象的個人資訊來增加自己的個人利益。當權力不平等時,服務對象的個人利益會被剝削。被剝削的服務對象的心理健康和利益可能會受到損害,便對其造成進一步的傷害。

實際上,要避免建立多重關係的道德準則並不是非黑即白,有些特殊情況是例外並可以接受的。例如,如果那位臨床心理學家是該地區唯一可以提供某種專門治療的人士,那麼建立多重關係是有可能的。另一個例子是一位臨床心理學家向在相同地區中的另一位臨床心理學家尋求心理治療。在這種情況下,治療師需要確保與求助人處理有關保密性、知情同意和跨越界限的問題。

心理治療對那些有特殊需要的人士是一趟重要的旅程。大眾需要對如何選擇具有專業資格的臨床心理學家有一定的知識,才能滿足治療的需要及避免與治療師建立多重關係或承受被剝削的風險。公眾應該選擇已在公認的專業機構具有註冊資格的臨床心理學家,才能維護個人利益並獲得優質的心理治療服務。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什麼是心理治療?心理治療只是單純地聊天嗎?

儘管尋求心理治療服務在香港變得愈來愈普遍,仍然有很多人不太了解什麼是心理治療。許多人都會對心理治療有疑問,例如「為什麼我需要付款給一位陌生人和他聊天?」;「我與朋友討論自己的問題又是否達到一樣的效果?」;「聊天真的可以治療我的抑鬱症和焦慮症嗎?」;「是不是只有瘋狂或脆弱的人才需要接受心理治療?」。要解答以上的問題,我們需要知道心理治療不是什麼。

從更廣泛的意義理解香港人身份認同的發展

自1997年以來,香港人面對這個城市不同方面的變化。很多人在思考香港人所面對的事情時,都會問我有關身份及其發展的問題。到底什麼是身份呢?如何能夠概念化一個人在生命中的身份發展?當我們把「香港」稱為自己的家鄉時,可能會透過份享自己的文化或是以獨特的敘事來界定自己是香港人。有些人在面對這個城市中一些可以預見的變化時,可能擔心會因此而影響正在處於不同生活階段的香港人的身份發展。事實上,對於香港人這種特殊身份的改變仍然充滿很多不確定性。如果從更廣泛的意義上研究身份發展的概念,便有機會意識到任何身份發展都存在許多個人上的差異。

面對逆境是英雄之旅的一部分

美國超級英雄電影《奇異博士》描繪了一位富有而著名的神經外科醫生的「英雄之旅」,這位醫生就是傲慢的奇異博士。他在一次交通意外中雙手受到創傷,令他無法進行手術。在尋求治療雙手的旅途中,他前往卡瑪泰姬(Kamar-Taj) 尋求巫師的幫助。經過巫師和古一的培訓,奇異博士的雙手康復了。奇異博士決心踏上保護地球的旅程。根據美國文學教授Joseph Campbell的說法,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有屬於自己的「英雄之旅」。這是一段尋求真實自我的旅程,我們能夠在生活上做一些比自己更偉大的事情,從而獲得內在的滿足,感受生活的真正意義。